[实用新型]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3283.5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韵竹;陈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韵竹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车辆 逃逸 遮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公安交警、交通运政等管理部门在例行车辆检查时,当事驾驶人拒绝检查、驾车逃逸撞死撞伤执法人员、撞毁车辆、伤及无辜群众等案例不断发生。目前执法人员为控制车辆逃逸而使用破胎器械或在紧急情况下强行破窗控制嫌疑人等手段,如掌握不当就会引发当事人不满或造成不必要的人身、车辆损害,致使执法形象受损。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研究并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经济实惠的解决办法,来避免交通违法者不服从交警执法而试图逃逸的行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包括:不透明遮挡布1和支撑不透明遮挡布1的钢圈2,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双面均设有吸盘3。
优选的,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每个面上均设有四个吸盘3,所述四个吸盘3位于钢圈2内。
优选的,所述钢圈2数量为3个,由位于中部的大钢圈2a和两侧的小钢圈2b构成,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每个面上均设有六个吸盘3,四个吸盘3位于大钢圈2a内,其余两个吸盘3分别位于两个小钢圈2b内。
优选的,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两端设有松紧带4,所述松紧带4端部连接有挂钩5或夹子6。
优选的,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由本体部1a及可拆卸连接本体部1a两端的翼部1b构成,所述大钢圈2a设于本体部1a上,所述两个小钢圈2b分别设于两个翼部1b上。
优选的,所述翼部1b两端设有松紧带4,所述松紧带4端部连接有挂钩5或夹子6,所述本体部1a两端设有松紧带4。
优选的,所述不透明遮挡布1为截面为梯形的罩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交通违规者不服从交警执法而试图逃逸时对其驾驶车辆的前方及侧方玻璃进行有效遮挡,遮住交通违规者视线从而使其被迫停车放弃逃逸。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文明执法、便捷实用、减少与被检查对象肢体接触、不损坏涉案车辆等效果。最大限度保护了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对象的人身安全,减少以暴制暴事件的发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不透明遮挡布;1a、本体部;1b、翼部;2、钢圈;2a、大钢圈;2b、小钢圈;3、吸盘;4、松紧带;5、挂钩;6、夹子;7、拉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包括:不透明遮挡布1和支撑不透明遮挡布1的钢圈2,不透明遮挡布1双面均设有四个吸盘3,四个吸盘3位于钢圈2内,不透明遮挡布1两端设有松紧带4,松紧带4端部连接有挂钩5或夹子6。
本实施例可以对逃逸车辆的前方玻璃进行有效遮挡,双面设置吸盘有助于遮挡器两面均可使用,防止仅一面设置吸盘导致执法人员选择工作面而造成时间的浪费,设置松紧带及挂钩或夹子,可以方便边角固定,也可防止由于冬季寒冷造成吸盘脱落而造成遮挡失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包括:不透明遮挡布1和支撑不透明遮挡布1的钢圈2,钢圈2数量为3个,由位于中部的大钢圈2a和两侧的小钢圈2b构成,不透明遮挡布1每个面上均设有六个吸盘3,四个吸盘3位于大钢圈2a内,其余两个吸盘3分别位于两个小钢圈2b内,不透明遮挡布1两端设有松紧带4,松紧带4端部连接有挂钩5或夹子6。
本实施例可以对逃逸车辆的前方玻璃及侧方玻璃进行有效遮挡。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控制车辆逃逸遮挡器,包括:不透明遮挡布1和支撑不透明遮挡布1的钢圈2,钢圈2数量为3个,由位于中部的大钢圈2a和两侧的小钢圈2b构成,不透明遮挡布1为截面为梯形的罩体结构,由本体部1a及通过拉锁7可拆卸连接于本体部1a两端的翼部1b构成,大钢圈2a设于本体部1a上,两个小钢圈2b分别设于两个翼部1b上,翼部1b两端设有松紧带4,松紧带4端部连接有挂钩5或夹子6,本体部1a两端设有松紧带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韵竹,未经陈韵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3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出租车里的多用控制终端
- 下一篇:汽车中门上车踏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