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用底横梁及其集装箱、集装箱式活动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5094.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顾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铭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E04H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袁亚军 |
地址: | 2018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横梁 及其 集装 箱式 活动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组件及其集装箱、活动板房,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用底横梁及其集装箱、集装箱式活动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仓储物流的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很多行业的商务运输都越来越依赖于集装箱物流。集装箱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角柱、侧梁(底侧梁和顶侧梁)以及端梁固定连接共同构成一个长方体状的集装箱主结构架体,再连接装配侧板、底板、顶板、端板等,从而构成集装箱主体。由两根底侧梁、前端下梁、门下梁和固定连接于两根底侧梁之间的若干根底横梁构成集装箱的底框架,然后在底横梁上铺设底板。在集装箱的使用过程中整个集装箱内部货物的重量都加载在底板上,而底板的承重是由固定在两侧底侧梁上的若干底横梁直接承受,并且传导到由梁、柱构成的整个集装箱主体构架上的。那么底横梁的力学承重性能对于整个集装箱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的表现就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集装箱的底板铺设中必须通过螺钉螺栓与底横梁相互固定连接,底横梁部分需要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所以传统的集装箱底横梁采用的是横截面呈C形的结构钢材。然而随着集装箱及集装箱式活动房行业中金属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对于底横梁的结构形态、结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底横梁结构形式有时已经不能满足新型的集装箱的性能要求。
集装箱式活动房又名集装箱房屋,采用集装箱专用构件、梁、柱及板材,采用集装箱工艺制造而成。具有活动性强、组建工期短、免地基、可自由组合组装成多层多形状的活动房、成本低造价低等优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集装箱式活动房由至少一个集装箱单元房组合连接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结构强度更好综合性能更好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及其集装箱和集装箱式活动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的底横梁横截面主体呈槽钢的截面形状,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的竖直板设置为相互有间距的多层板,所述上水平板水平延伸的长度能够匹配集装箱底板固定构件的安装,所述的上水平板、下水平板与竖直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过渡。
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的竖直板设置为相互有间距的双层板。
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底横梁的高度为113~116mm,双层竖直板之间的间距为3~6mm。
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的上水平板和下水平板分别向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水平延伸形成平衡加强板,所述的平衡加强板与竖直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过渡。
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的底横梁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每层所述的竖直板厚度为2.8~3.5mm,上水平板的厚度为5.5~6.5mm,下水平板的厚度为3.5~5mm。
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其中,所述底横梁的高度为114mm,双层竖直板之间的间距为4mm,每层所述的竖直板厚度为3mm,上水平板的厚度为6mm,下水平板的厚度为4m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装箱,由两根底侧梁、前端下梁、门下梁和固定连接于两根底侧梁之间的若干根底横梁构成集装箱的底框架,集装箱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横梁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底横梁为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
上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底板通过螺丝或/和胶水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上水平板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装箱式活动房,由若干个集装箱单元结构组合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的集装箱单元结构包括由两根底侧梁、底端梁和固定连接于两根底侧梁之间的若干根底横梁构成集装箱的底框架,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横梁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底横梁为上述的集装箱用底横梁。
上述的集装箱式活动房,其中,所述底板通过螺丝或/和胶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水平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用底横梁结构设计独特,呈槽钢的截面形状配以多层竖直板的结构,既能节省型材用料降低型材自重,又能获得足够承载抗弯能力,上水平板能够有效地完成与集装箱底板之间固定安装,并且便于拆卸、维修等操作。
当我们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集装箱主体构件时,在获得很多优良特性的同时,也会遇到承重变形量大、抗弯性能差的问题,申请人经过大量的研发、试验、总结后获得的独特截面性状的底横梁,并且设计了一组适用于铝合金型材底横梁的厚度参数,使得底横梁在承载能力和自身重量之间获得一个较佳的平衡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铭,未经顾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5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