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粉生产线选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6070.8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D3/02 | 分类号: | C05D3/02;F26B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顾克帅;林祥翔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蛎 生产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生产设备,特指牡蛎壳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的选粉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牡蛎壳粉作为土壤调理剂一般工艺为,牡蛎壳破碎成片状碎块,经600~800℃焙烧16~25分钟,粉碎成粉末状,制成牡蛎粉。为使牡蛎壳粉更好的发挥效力,同时使其内含的钙及多种微量元素游离出来。牡蛎壳粉在破碎和粉碎两道工序后,粉的颗粒尽可能小,同时细末状的牡蛎壳粉从观上也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但现有的生产工艺中并未考虑到牡蛎壳内存在的纳米级的微聚孔,该微聚孔可与肥料或其他调理剂进行结合中,缓释出来。但采用传统工艺时,微孔隙中的水分不易被蒸发,微聚孔被水分所堵住起不到缓释作用,因此从产品美观角度出发,现有牡蛎壳粉均采粉碎的极细,所以牡蛎壳微聚孔均被打破起不到相应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不同粒径的牡蛎壳粉的选粉设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粉生产线选粉设备,在生产线上设有烘干炉,烘干炉与粉碎机设传送带,粉碎机粉碎目数为30目,粉碎机出料部接提升机,提升机出料口下接选粉机,选粉机为“V”形,在选粉机腔室内设若干隔片,在选粉机“V”形本体两个角部分别设有抽料管,抽料管分别接抽气机,在投料管与抽气机间的气道上设料仓,选粉机下部余料管接粉碎机入料口。
抽气机排气通道上设滤袋除尘器。
采用了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烘干炉出来的牡蛎壳微聚孔水分被蒸干,粉碎机将牡蛎壳粉成粒径为30目的细粉,不会破坏牡蛎壳微孔隙,通过选粉将牡蛎壳粉按粒径区分开,提高了利用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粉碎机;2选粉机;3、提升机;4,余料管;5、下料管;6a、6b、抽气机;7a、7b、料仓;8a、8b、抽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粉生产线选粉设备,在生产线上设有烘干炉(图中未示出),烘干炉与粉碎机1设传送带,粉碎机1粉碎目数为30目,粉碎机1出料部接提升机3,提升机3出料口的下料管5下接选粉机2,选粉机2为“V”形,在选粉机腔室内设若干隔片,在选粉机2“V”形本体两个角部分别设有抽料管8a、8b,抽料管8a、8b分别接抽气机6a、6b,在抽料管8a、8b与抽气机6a、6b间的气道上设料仓7a、7b,选粉机2下部余料管接粉碎机1入料口。
工作时,烘干炉出来的牡蛎壳微孔隙水分被蒸干,粉碎机1将牡蛎壳粉成粒径为30目的细粉,这样不会破坏牡蛎壳微孔隙,经提升机3提升,从提升机3下料管5进入选粉机2,在隔片作用下牡蛎壳降落变缓。抽气机6a、6b输出不同功率,抽料管8a、8b内的负压不同中,较细的粉粒被负压较小的投料管抽出进入料仓,成为细料,其余被负压较大的投料管抽出进入料仓,这个料仓中牡蛎壳大多保留完整的微孔隙,还有部分未被抽走的粉粒通过余料管4进入粉碎机1再循环。在抽气机6a、6b排气通道上设滤袋除尘器可将牡蛎壳粉粒完全回收,不污染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6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一甲基三氯硅烷氯化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洁净环保的陶粒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