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6330.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7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指 肌腱 重建 克氏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植入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
背景技术
手指的伸肌腱损伤在手外科较常见,伸肌腱止点断裂无法直接缝合的需行伸肌腱止点重建。目前手外科止点重建需将克氏针穿过远指间关节,再将克氏针在距皮肤约1cm处向指腹处折弯,将缝合伸肌腱断端的细钢丝从指腹抽出,在克氏针尾部折弯处拧牢。因克氏针上没有固定刻度,穿过关节的克氏针长度无法控制,或需用C臂机辅助。克氏针尾部需人工折弯,可能对手术器械造成破坏,且术后容易因患者的不小心勾拉,造成固定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既能控制打入手指内克氏针的长度,又能避免术后因患者的人为因素造成移位,固定失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包括:克氏针本体,克氏针本体两端分别为针尖和针尾,针尾上开有针眼;所述克氏针本体上靠近针尖处设有刻度点,克氏针本体上靠近针尾处设有折弯点;折弯点与针尾之间的克氏针本体上套有一段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刻度点到针尖的距离为3至4厘米,刻度点到折弯点的距离为1.5厘米,折弯点到针尾的距离为2.5厘米;所述橡胶圈长度为1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既能控制打入手指内克氏针的长度,又能避免术后因患者的人为因素造成移位、固定失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克氏针本体;2、刻度点;3、折弯点;4、橡胶圈;5、针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克氏针,包括:克氏针本体1,克氏针本体1两端分别为针尖和针尾,针尾上开有针眼5;所述克氏针本体1上靠近针尖处设有刻度点2,刻度点2到针尖的距离为3至4厘米;克氏针本体1上靠近针尾处设有折弯点3,刻度点2到折弯点3的距离为1.5厘米,折弯点3到针尾的距离为2.5厘米;折弯点3与针尾之间的克氏针本体1上套有一段橡胶圈4;所述橡胶圈4长度为1厘米。针尖为克氏针的打入点,刻度点2代表克氏针打入的长度,根据需要手术的手指来选择刻度点2到针尖尺寸合适的克氏针,用于拇指和其他手指的伸肌腱止点重建;折弯点3代表克氏针向指腹弯折点,从指腹抽出的细钢丝在尾部针眼5穿出并打结固定,用橡胶圈4套住打结点,能预防纱布等勾住细钢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用于手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克氏针,既能控制打入手指内克氏针的长度,又能避免术后因患者的人为因素造成移位,固定失败。尤其是克氏针上的固定点可以有效控制克氏针打入的长度和明确克氏针的折弯点,克氏针尾部的针眼在用钢丝固定后不易因患者因素造成固定松动或失败,增加了手术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6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