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井口穿越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9526.6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兴革;王德忠;白山;彭兵;曾林锁;董晓强;张义順;王通;李强;李德鹏;胡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F04D1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潜油电泵 井口 穿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温潜油电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井口穿越器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潜油电泵来说,其工作电源需要通过电缆与潜油电泵相连,但是工作电源位于地面上,而潜油电泵位于井下,导致电缆必须从地面穿过井口到井下,此时就需要用到井口穿越器。
油井工作时,井口之上为大气压,温度为环境温度,而井口之下的环空压力约为1MPa,而温度可达180℃左右,此时井口穿越器必须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但是,现有结构的井口穿越器在耐温耐压性上并不理想,特别是在井喷发生时,面对瞬间高压往往会使井口穿越器密封失效,对于高温油井来说至今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有必要对井口穿越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井口穿越器的耐温耐压性,保证井喷发生时井口穿越器的密封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井口穿越器结构,能够提高井口穿越器的耐温耐压性,保证井喷发生时井口穿越器的密封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井口穿越器结构,包括密封体和穿越体,所述穿越体固定安装在井口法兰盘上,所述密封体位于井口法兰盘上方并与穿越体固定连接;其特点是:在所述密封体内分别设置有一级密封腔和二级密封腔,一级密封腔位于二级密封腔下侧,且穿越体上端位于一级密封腔内;在所述一级密封腔内设置有一级密封组件,在所述二级密封腔内设置有二级密封组件,电缆依次通过一级密封组件、二级密封组件进行双级密封。
所述一级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块及压紧块,且密封块与及压紧块紧密接触;在所述密封块及压紧块上均开设有穿线孔,密封块及压紧块均通过穿线孔且由上至下套装在电缆上,且电缆外部的塑料护层与穿线孔孔壁过盈配合;在所述密封块中部设置有异型凹槽,在所述压紧块中部设置有异型凸台,且异型凸台位于异型凹槽内,异型凸台顶面与异型凹槽底面之间留有环空加压间隙;在所述压紧块中心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一端与井下空间相通,通气孔另一端与环空加压间隙相通;在所述压紧块与密封体之间加装有第一压紧弹簧。
所述二级密封组件包括波形密封套,所述波形密封套套装在电缆上,且电缆外部的塑料护层与波形密封套过盈配合;所述波形密封套与密封块之间留有压力油加压腔,压力油加压腔的腔壁上开设有注油口,压力油通过注油口注入压力油加压腔内;在所述波形密封套与密封体之间加装有第二压紧弹簧。
所述第二压紧弹簧一端通过垫片与波形密封套相接触,在第二压紧弹簧另一端与压力油加压腔之间设置有滑套,滑套套装在电缆上,滑套一侧与第二压紧弹簧相接触,滑套另一侧与压力油加压腔相对应。
所述密封块的密封力=第一压紧弹簧的弹簧力+井下环空压力,所述压力油加压腔的油压=密封块的密封力,所述波形密封套的密封力=压力油加压腔的油压+第二压紧弹簧的弹簧力。
所述密封块、压紧块及波形密封套的材质均为耐温橡胶,耐温温度为3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井口穿越器采用了全新的双级密封设计方案,且第二级密封能力高于第一级密封能力,并表现为密封能力的逐级递增,提高井口穿越器耐温耐压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井喷发生时井口穿越器的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井口穿越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紧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图中,1—密封体,2—穿越体,3—井口法兰盘,4—一级密封腔,5—二级密封腔,6—电缆,7—密封块,8—压紧块,9—穿线孔,10—塑料护层,11—异型凹槽,12—异型凸台,13—通气孔,14—第一压紧弹簧,15—波形密封套,16—压力油加压腔,17—注油口,18—第二压紧弹簧,19—垫片,20—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9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高压水力压裂封孔器
- 下一篇:一种井下管状物打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