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0015.6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申翰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翰昭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99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塑料 回收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塑料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过程中都要用到清洗机和破碎机。首先,将废旧塑料放入至清洗机内进行清洗干净,然后,将已清洗干净的废旧塑料投入至破碎机中破碎成小颗粒,接着,再进行热熔再生以及后续的处理工序。
然而,现有清洗机的清洗效果和破碎机的破碎效果都非常差,而且需要用到两套独立的清洗机和破碎机,使得塑料再生的工序长,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设备,可显著提高废旧塑料的清洗和破碎效果,且集清洗和破碎功能于一体,大幅度节省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设备,包括支架、喷水装置、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且带有腔室的箱体、安装在箱体上且与腔室相连通的第一进料斗、用于将塑料倒入至第一进料斗内的倒料装置,所述腔室包括清洗腔和破碎腔,所述清洗腔和破碎腔通过第二进料斗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与破碎腔相连通的出料斗,所述破碎腔内安装有破碎装置;
所述箱体在对应清洗腔的内侧壁上形成有沿着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的水管、用于对水管进行导向的导向块、用于驱动水管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水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水源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口朝向塑料的喷嘴;
所述破碎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用于驱动主动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一破碎刀具,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与第一破碎刀具相配合的第二破碎刀具。
所述第一破碎刀具包括多个第一破碎刀片,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破碎刀片之间安装有第一隔筒,所述第二破碎刀具包括多个第二破碎刀片,每相邻的两个第二破碎刀片之间安装有第二隔筒;所述第一隔筒与第二破碎刀片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破碎刀片与第二隔筒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破碎刀具和第二破碎刀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螺母。
所述倒料装置包括倒料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在倒料板上的物料箱、位于倒料板底面的第一平面板、位于第一平面板下方的第二平面板,所述倒料板的一端与第一平面板的同侧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机体铰接在第一平面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倒料板的侧面相铰接,所述第一平面板和第二平面板之间安装有两个移动杆,该两个移动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平面板的底面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平面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轨道,其中一移动杆的左端与第一平面板铰接,该移动杆的右端与第一轨道滑动连接,另一移动杆的左端与第二平面板铰接,该移动杆的右端与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机体与其中一移动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另一移动杆相铰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上的外壳、位于外壳内且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旋转柱、与旋转柱螺纹连接的驱动套、套装在驱动套上的固定筒、插装在固定筒上的第一螺栓、安装在驱动套上的导柱,所述驱动套上形成有供第一螺栓的端头部插装的第二滑槽,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供导柱的端头部插装的第三滑槽,所述驱动套与水管相连接。
所述出料斗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套装有套筒,所述连接管内插装有内套,所述内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套的上端与出料斗相套接,所述内套的下端连接有多个移动环,每相邻移动环的边缘相互重叠,所述套筒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移动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形成有供第二螺栓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所述清洗腔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和第三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始端和第一进料斗相对应,所述第三传输装置的末端和第二进料斗相对应,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三传输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始端可承接从第一传输装置的末端掉落的塑料,所述第三传输装置的始端可承接从第二传输装置的末端掉落的塑料。
所述第二螺栓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二螺栓的上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在限位部上,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在移动环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翰昭,未经申翰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0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