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1703.4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6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光;陈健飞;薛滨;李德彬;李晓梅;陈德龙;常飞宇;姜如华;刘晓君;梁丽华;韩秀英;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吊钩防脱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搬运、吊装大型或重物件时广泛使用起重机,若起重机的吊钩确保吊运安全,通常在起重机的吊钩上安装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即是防脱钩装置,但是目前起重机所用的防脱钩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绳子太粗时,舌头压不下去,绳子摘取不出来,对于高频率挂钩、摘取的工作场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人往往用暴力将钩破坏,摘取,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起重机所用的防脱钩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绳子太粗时,舌头压不下去,绳子摘取不出来,对于高频率挂钩、摘取的工作场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人往往用暴力将钩破坏,摘取,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了一种防脱钩装置,包括由吊钩和吊钩柄构成的吊钩本体,在所述吊钩开口上部设置销轴,在所述销轴两端设置以所述销轴为旋转轴的两个翼型限位杆,所述销轴两端部还分别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端连接吊钩柄。
一种防脱钩装置,包括由吊钩和吊钩柄构成的吊钩本体,其中,在所述吊钩开口上部设置销轴,在所述销轴两端设置以所述销轴为旋转轴的两个翼型限位杆,所述销轴两端部还分别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端连接吊钩柄。
所述两个翼型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吊钩开口两侧。
所述两个翼型限位杆上分别设置固定所述扭簧一端的挂环。
所述吊钩上设有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的挂环。
在所述销轴两端设置阻碍所述扭簧脱落的限位片。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需要将绳子挂入吊钩内时,手旋转翼型限位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将翼型限位杆置于吊钩一侧,吊钩开口打开,绳子挂入吊钩内,手旋转翼型限位杆,翼型限位杆置于吊钩开口两侧,吊钩开口闭合,当需要摘取绳子时,将翼型限位杆置于吊钩一侧,吊钩开口打开,将绳子摘取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绳子的挂钩和摘取,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当绳子太粗时,因舌头的阻碍,进不到吊钩内和绳子摘取不出来的问题,对于绳子高频率挂钩、摘取的工作场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人用暴力将吊钩破坏,实现绳子的摘取,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吊钩;2、吊钩柄;3、吊钩本体;4、销轴;5、翼型限位杆;6、扭簧;7、挂环;8、挂环;9、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方案的技术特点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脱钩装置,包括由吊钩1和吊钩柄2构成的吊钩本体3,其中,在吊钩1开口上部设置销轴4,在销轴4两端设置以销轴4为旋转轴的两个翼型限位杆5,销轴4两端部还分别套接有扭簧6,扭簧6的一端连接限位杆5,另一端连接吊钩柄2。
两个翼型限位杆5分别位于吊钩1开口两侧。
两个翼型限位杆5上分别设置固定扭簧6一端的挂环7。
吊钩1上设有连接扭簧6另一端的挂环8。
在销轴4两端设置阻碍扭簧6脱落的限位片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需要将绳子挂入吊钩1内时,手旋转翼型限位杆5,在扭簧6的作用下,将翼型限位杆5置于吊钩1一侧,吊钩1开口打开,绳子挂入吊钩1内,手旋转翼型限位杆5,翼型限位杆5置于吊钩1开口两侧,吊钩1开口闭合,当需要摘取绳子时,将翼型限位杆5置于吊钩1一侧,吊钩1开口打开,将绳子摘取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1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竹倒向控制抱箍
- 下一篇:一种盛装液体圆桶用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