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用自动补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3098.4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友;张良荣;薛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7/00 | 分类号: | F28F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器用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用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控制设备当中一般都设置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在工作时需要发热,有发热就要散热。散热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如风冷式、水冷式、自散式等。以臭氧发生器为:臭氧发生器的散热装置就是水冷方式,在实际生产当中,散热水会在管道内消耗掉,出现失压或造成开不了机或烧坏可控硅,这样就造成维修成本高还耽误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用于臭氧发生器内循环散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器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管,所述的补水管与散热器循环水管、水源相连通,所述的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泵,所述的补水管上还设置有补水压力检测部件、补水控制阀、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补水控制阀、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以及补水泵之间通过信号连接并控制。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补水装置还包括卸压管路,所述的卸压管路包括卸压管,所述的卸压管连接在所述的补水管与水源之间,所述的卸压管上设置有卸压控制阀,所述的卸压控制阀与补水控制阀通过信号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卸压控制阀与补水控制阀之间通过信号连接有计时部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计时部件为时间继电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补水控制阀、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依次设置在所述的补水管上,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最靠近所述的散热器循环水管,所述的补水管连接至所述的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与补水泵之间所述的补水管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补水控制阀、卸压控制阀为电动阀。
优选地,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补水控制阀、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依次设置在所述的补水管上,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最靠近所述的散热器循环水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补水压力检测部件前、所述的补水控制阀后所述的补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检修控制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检修控制阀为手动阀。
优选地,所述的补水泵为单向补水增压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力检测部件检测管内压力差,实现自动补水工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补水电动阀、卸压电动阀的控制原理图。
其中:1、补水管;2、卸压管;3、散热器循环水管;4、水源;5、补水压力检测部件;6、补水电动阀;7、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8、单向补水增压泵;9、卸压电动阀;10、检修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散热器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管1,补水管1与散热器循环水管3、水源4相连通。补水管1上依次设置有:补水压力检测部件5,用于检测散热器循环水管3内压力;补水电动阀6,用于自动控制补水开关;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7,用于在补水电动阀6或卸压电动阀9开启后检测散热器循环水管3内压力;单向补水增压泵8的最高压力为1.0MPA,补水压力检测部件5最靠近散热器循环水管3,补水压力检测部件5、补水电动阀6、开泵后压力检测部件7以及单向补水增压泵8之间通过信号连接从而实现控制。
自动补水装置还包括卸压管路,卸压管路包括卸压管2,卸压管2连接在开泵后压力检测部7件与单向补水增压泵8之间的补水管1与水源4之间,卸压管2上设置有卸压电动阀9,卸压电动阀9与补水电动阀6通过信号连接。卸压电动阀9与补水电动阀6之间通过信号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此外,补水压力检测部件前5、补水电动阀6后补水管1上分别设置有检修手动阀10。
内散热循环水采用的是纯净水,散热器循环水管3内的循环水压力基本保持在0.25MPA左右属于正常工作范围,最高压力应在0.35MPA左右,一旦散热器循环水管3内循环水压力低于0.10MPA以下,就需要补水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3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甲式防刺服
- 下一篇:卧式换热器用滚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