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燥机防放散保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5834.X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李红雨;于永新;马林;刘晓玉;高军;王越;李富强;杨军荣;韩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燥机 放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干燥机产出气体短路放散用的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厂空压站空压机产出的压缩空气含有大量的水分,不能直接供应给现场使用,需要经过干燥处理达到一定露点值,才能作为产品气给现场使用。压缩空气的干燥处理过程中,其中有一级为吸附式干燥机系统,吸附式干燥机主要包括A塔、B塔、与A塔、B塔连接的干燥气总出口管、A塔出口阀V1、进口阀V3,B塔出口阀V2、进口阀V4,以及与并联的A塔、B塔再生反吹排放阀V5、V6连接的再生反吹出口管。吸附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为:A塔为干燥吸附状态,V1、V3打开,V5关闭,未干燥的压缩空气由V3进入A塔,干燥后的气体由V1排出到干燥气总出口管。B塔为再生反吹状态,V2、V6开,V4闭,由总出口管来的干燥气体由V2进入,由V6排出,将塔内干燥剂吸附的水分经反吹放散阀V6和反吹排放管反吹出去。A塔、B塔按一定的顺序轮流切换。
空压站正常供往现场的压缩空气压力范围在0.6~0.8MPa,如果压力低于0.4MPa时说明有干燥机在再生切换时处于气体放散状态,即吸附式干燥机系统由再生状态转换到吸附工作状态时,由于阀组本身阻塞使两个再生反吹放散阀V5或V6无法关闭,导致产出气被短路放散。例如,B塔由再生转换为吸附干燥,阀V2、V4打开,V6关闭,如果V6因卡阻关闭不上,则压缩空气没有经过从B塔直接从V4到V6被短路放散,使供往现场的压缩空气压力骤然下跌,而导致现场机组停产,产生废品或人身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防止因干燥机故障导致的压缩空气放散,避免供往现场的压缩空气压力骤然下跌,保证空压机产品气的压力稳定。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干燥机防放散保压装置,包括A塔、B塔及其分别与A塔、B塔连接的干燥气总出口管和再生反吹出口管,其特征是,在干燥气总出口管上旁接一根采样管,采样管上装有压力变送器,在与A塔和B塔的再生反吹放散阀连接的再生反吹出口管上增设一电动蝶阀,并在操作室内安装数字显示仪表控制电路及声光报警器,压力变送器、电动蝶阀和声光报警器的电源及控制线均连接在数字显示仪表控制电路上。
所述压力变送器压力检测范围为0~10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干燥机故障导致的压缩空气放散问题,可根本上杜绝压缩空气故障放散现象,避免供往现场的压缩空气压力骤然下跌导致的危险发生,有效保证空压机产品气的压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干燥机防放散保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A塔1、B塔2、干燥气总出口管3、采样管4、压力变送器5、数字显示仪表6、声光报警器7、电动蝶阀8、再生反吹出口管9。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干燥机防放散保压装置,包括A塔1、B塔2、干燥气总出口管3、采样管4、压力变送器5、数字显示仪表6、声光报警器7、电动蝶阀8、再生反吹出口管9。在干燥气总出口管3上旁接一根采样管4,采样管4上装有压力检测范围为0~10MPa的压力变送器5,同时在与A塔1、B塔2的再生反吹放散阀V5、V6连接的再生反吹出口管9上增设一电动蝶阀8,并在操作室内安装数字显示仪表6及声光报警器7,压力变送器5、声光报警器7和电动蝶阀8的电源及控制线均连接在数字显示仪表6控制电路上。
保压装置工作过程为:将0.4MPa作为压缩空气的临界压力值,当压力变送器5检测到干燥气总出口管3压力为0.4MPa时,数字显示仪表6控制电路动作,将安装在再生反吹出口管9上的电动蝶阀8关闭,避免气体短路放散。同时,数字显示仪表6控制电路触发声光报警器7,发出声光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若压缩空气压力在0.6~0.8MPa范围内,则电动蝶阀8处于常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5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