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6559.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广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广旭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邹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科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里的内科病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病人的病症都由于不同的原因造成,内科病人在看完病以后,还要吃药和其它辅助治疗,这样有利于病人的进一步恢复,而传统的穴位按摩对内科病人的治疗也至关重要,病人们常使用按摩器来进行辅助治疗,而现有的用于内科的按摩器,其大多结构简单,其结构没有针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设计,所以按摩不到位,治疗效果不好;另外,现有的用于内科的按摩器,其只能通过一个人使用,而不能两人同时使用,这样使用方式相对呆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治疗质量,对内科病人的足部相应的穴位进行加热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内科用的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包括按摩器壳体和线路板,所述按摩器壳体上设有按摩部,其分别为第一按摩部和第二按摩部,所述第一按摩部和第二按摩部上均设有按摩体,所述第一按摩部上设有的按摩体为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所述第二按摩部上设有的按摩体为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所述第一按摩体,第二按摩体,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上均安装了按摩板,其分别为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第三按摩板和第四按摩板,所述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第三按摩板和第四按摩板上均安装了按摩柱,所述按摩器壳体的正面设有调温旋钮和开关按钮,所述按摩器本体的一侧设有电源插头,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按摩器壳体内,所述线路板上设有控制芯片,温控模块和加热片,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温控模块,所述调温旋钮连接开关按钮,所述温控模块连接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包括第一加热片,第二加热片,第三加热片和第四加热片,所述第一加热片连接第一按摩板,所述第二加热片连接第二按摩板,所述第三加热片连接第三按摩板,所述第四加热片连接第四按摩板。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的整体形状均为椭圆形,所述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上均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第三按摩板和第四按摩板的整体形状均为椭圆形,其均设有与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相配接的卡条,所述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第三按摩板和第四按摩板均设有的卡条卡接在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三按摩体和第四按摩体均设有的卡槽内形成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第三按摩板和第四按摩板上均安装了按摩柱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通过按摩部的设置,便于安装按摩板,通过按摩体的设置,便于连接加热片,通过加热片对按摩体进行加热,由调温旋钮进行调温控制,从而针对不同的内科治疗人群达到不同的辅助治疗效果;整个设计,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治疗质量,对内科病人的足部相应的穴位进行加热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科用的按摩器的内部系统图。
图中:按摩器壳体1,按摩部2,第一按摩部21,第二按摩部22,按摩体3,第一按摩体31,第二按摩体32,第三按摩体33,第四按摩体34,卡条35,按摩板4,第一按摩板41,第二按摩板42,第三按摩板43,第四按摩板45,卡槽46,按摩柱47,调温旋钮5,开关按钮6,电源插头7,线路板8,控制芯片81,温控模块82,加热片83,第一加热片831,第二加热片832,第三加热片833,第四加热片8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多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广旭,未经唐广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65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