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7160.7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远志;高清河;孙政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金拓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53/02;F04B53/14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周成宝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拆装 填料函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用填料函总成属往复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
背景技术
填料函总成是柱塞泵中的主要部件,其中的柱塞、填料组件是最常见的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拆装。目前使用的填料函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换柱塞、填料等易损件时很不方便,耗时费力。现最常见的填料函总成快换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很不方便,需先松动压板螺栓再将密封函体旋转450,才能将填料函总成整体从机身前空档取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螺栓受介质腐蚀等原因很容易锈蚀,松动螺栓很困难,再者机身前空档本身空间很有限,拆卸取出很不方便。还有就是这种结构不适合缸间距小的柱塞泵。中国专利“CN200920245272”公开的具有快换柱塞结构的柱塞泥浆泵,这种快换结构也仅仅适用于大型柱塞泵,对于小型柱塞泵不实用。同时这种快换结构对液缸体的加工要求很高,加工成本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是由液缸总成、机架、柱塞和填料盒构成,其定位套的尾端通过液缸总成与机架固定、定位套的前端穿过机架,定位套的前端内螺纹连接着填料盒,在填料盒内安装着填料组件,定位套、填料组件内置有柱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填料盒与定位套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上设有的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位套与填料盒的轴线为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方便快捷的拆装柱塞、填料组件等易损件,特别适合小缸间距的柱塞泵;省时省力,方便的保证了填料组件的正确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是由液缸总成1、机架2、柱塞3和填料盒4构成,其定位套5的尾端通过液缸总成1与机架2固定、定位套5的前端穿过机架2,定位套5的前端内螺纹连接着填料盒4,在填料盒4内安装着填料组件6,定位套5、填料组件6内置有柱塞3。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是由液缸总成1、机架2、柱塞3和填料盒4构成,其定位套5的尾端通过液缸总成1与机架2固定、定位套5的前端穿过机架2,定位套5的前端内螺纹连接着填料盒4,在填料盒4内安装着填料组件6,定位套5、填料组件6内置有柱塞3。填料盒4与定位套5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上设有的密封圈7,定位套5与填料盒4的轴线为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装的填料函总成,由安装在机架2和液缸总成1之间固定着定位套5的一端;定位套5另一端的内螺纹与填料盒4一端的外螺纹螺扣连接;填料盒4内安装着填料组件6,填料组件6、定位套5内置有柱塞3;填料盒4与定位套5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上设有的密封圈7。安装在机架2和液缸总成1之间的定位套5是固定不动的,定位套5通过内外圆同轴定位,以保障柱塞3与机架2滑道孔同轴;填料组件6、柱塞3是安装在填料盒4内,填料盒4并通过螺纹与定位套5连接,填料盒3外圆上的有密封圈7。
拆卸时,只要旋转填料盒4松动螺纹,就可以将装在填料盒4内外的填料组件6、柱塞3、密封圈7一起从机架2的前空档取出。安装时,先将填料组件6、柱塞3装入填料盒4中,并装好密封圈7,然后一起从机架2的前空档放入定位套5中,拧紧螺纹与函体定位套5连接合适,填料磨损后,可以通过旋紧填料盒4来调整填料压缩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金拓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金拓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7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石油钻井泵的高效冷却装置
- 下一篇:改善的气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