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直河坎墙砖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8963.4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直 河坎墙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砖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直河坎墙砖。
背景技术
目前的砖头一般都是呈“一”字形状的方砖,但在修建河坎墙时,由于河坎墙的厚度只 能由多砖头并排加厚,但这样不仅要用较多的方砖,而且河坎墙的重量较重,修建的河坎墙 牢固度较差。因此,设计一种牢固度好,易在河坎墙中使用的砖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方砖在河坎墙中使用牢固度差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可靠性高,墙体厚,重量轻,河坎墙牢固度好,易在河坎墙中使用的一种竖直河 坎墙砖。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竖直河坎墙砖,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外砖块和呈长方体形状的内砖块,所述外砖块 的内表面与内砖块的外端面呈“T”字形一体连接,并且内砖块的轴向中心线与外砖块的内表 面垂直;在内砖块的上表面上横向设有加固槽,所述加固槽的槽心线均分别与内砖块的轴向 中心线垂直;在外砖块的上表面里端边沿处沿着外砖块的上表面里端边沿设有横截面呈“L” 字形的上后扣槽,从而在外砖块的上表面上得到上前扣沿;在外砖块的下表面外端边沿处沿 着外砖块的下表面外端边沿设有横截面呈“L”字形的且与上前扣沿匹配对应的下前扣槽,从 而在外砖块的下表面上得到与上后扣槽匹配对应的下后扣沿;所述上后扣槽的槽底面与所述 内砖块的上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下后扣沿的下表面与所述内砖块的下表面在同一个 水平面上;在加固槽内的内侧壁上端设有锁紧半通孔,在锁紧半通孔内设有弹簧,在弹簧的 外端设有锁销;在锁紧半通孔的里端设有与内砖块的上表面相连通的抽拉孔,在抽拉孔的上 端口设有放置凹槽,在抽拉孔内活动设有拉绳,拉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锁销的后端,拉绳的 上端放置在放置凹槽内;在外砖块的左上端转角处设有呈“L”字形的左上缺角,从而在外砖 块的左端得到左下扣边,在外砖块的右下端转角处设有呈“L”字形的且与左下扣边匹配对应 的右下缺角,从而在外砖块的右端得到与左上缺角对应匹配的右上扣边。
本方案在使用时,相对于相邻两层的河坎砖,上层外砖块的下后扣沿放置在下层外砖块 的上后扣槽内,从而也使得下层外砖块的上前扣沿放置在上层外砖块的下前扣槽内。上层外 砖块的右上扣边放置在下层外砖块的左上缺角内,从而也使得下层外砖块的左下扣边放置在 上层外砖块的右下缺角内。每安装好一层河坎砖后,用一根钢筋同时放置在同一层的每个内 砖块上的加固槽14内,并借助拉绳用每个加固槽内的锁销把钢筋锁紧在对应内砖块上的加固 槽内。锁销让放置在加固槽中的钢筋不易在施工时滑出来,提高了钢筋固定的可靠性,使得 施工安全性更高。这样钢筋就把同一层的每块河坎砖都串联固定起来了,大大提高了河坎墙 修好后的牢固度。采用方案的河坎砖修建好河坎墙后,内砖块被填埋在土里,在保证河坎墙 体厚度就较厚的情况下也保证了河坎墙体的厚度。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靠性高,墙体厚, 重量轻,河坎墙牢固度好,便于在河坎墙中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后扣槽的槽底面与内砖块的上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后扣槽的槽底面宽度等于所述上后扣槽的槽底面到所述上前扣沿的上 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并且所述上后扣槽的槽底面到所述上前扣沿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22 毫米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槽离外砖块的里端面62毫米,所述加固槽的宽度为22毫米,所述 加固槽的深度为32毫米。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河坎砖修建好河坎墙后,内砖块被填埋在土里,在保证河坎墙体厚度 就较厚的情况下也保证了河坎墙体的厚度。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靠性高,墙体厚,重量 轻,河坎墙牢固度好,便于在河坎墙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T处的一种局部放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8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