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6198.6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9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骨折 内侧 辅助 锁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复位的外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附着;股骨髁骨折,可并发动脉、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在伴有相邻支持结构如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时,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也因股四头肌、髌上囊损伤而损害膝关节功能。股骨髁骨折可造成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髌骨与股骨关节面之间相应关节的破坏,改变了正常膝的解剖轴与机械轴,破坏了膝关节正常负荷与传导。
针对股骨髁上骨折,目前通常采用锁定板在股骨髁外侧进行固定。但对于骨折严重的病人,例如粉碎性骨折,特别是内侧柱缺损的病人,单纯在股骨髁外侧设置锁定板,则会出现内侧柱支撑不力,容易造成骨不连、断钉和断锁定板事故,使得病人需要再次手术,增加并延长了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股骨髁骨折部位的固定牢固可靠,能有效避免股骨髁外侧锁定板发生断裂,使患者早日康复的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用于股骨髁内侧的辅助固定,该辅助锁定板由长条形的板身和与所述板身一体制成的弧形板尾两部分组成;所述板尾向所述板身的一侧偏斜翘起,且所述板尾与板身在相接处呈圆弧光滑过渡连接,所述板尾翘起的板面与股骨髁的内侧表面相吻合,在所述板身和板尾上分别开设有3~5个螺纹锁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纹锁定孔呈锥形,且螺纹锥度为25°,导程1mm,线数为2线,螺距为0.6mm,牙型角为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辅助锁定板的厚度由板身上端至板尾下端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长条形板身、弧形板尾且板尾向板身一侧偏斜翘起的锁定板设置在股骨髁内侧进行辅助固定,不仅能有效避免股骨髁外侧锁定板发生断裂,而且能保证股骨髁骨折部位的固定既牢固,又可靠,从而有效促进股骨髁骨折部位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锁定孔能使锁定更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用于股骨髁内侧的辅助固定,该辅助锁定板由长条形的板身1和与所述板身1一体制成的弧形板尾2两部分组成;所述板尾2向所述板身1的一侧偏斜翘起,如图1所示板尾2向板身1的右侧偏斜翘起,且所述板尾2与板身1在相接处呈圆弧光滑过渡连接,所述板尾2翘起的板面2-1与股骨髁的内侧表面相吻合,在所述板身1和板尾2上分别开设有3~5个螺纹锁定孔3。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板身1和板尾2上优选分别开设5个螺纹锁定孔3。当然,也可在板身1上开设5个螺纹锁定孔3,在板尾2上开设3个螺纹锁定孔3,图中未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纹锁定孔3优选呈锥形,且螺纹锥度为25°,导程1mm,线数为2线,螺距为0.6mm,牙型角为60°。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使锁定更牢固可靠。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锁定孔3也可选择其它尺寸规格的锥形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辅助锁定板的厚度由板身1上端至板尾2下端逐渐减小。例如辅助锁定板的厚度由板身1上端为2mm逐渐减小至板尾2下端为0.5mm,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使辅助锁定板与骨髁内侧更好地贴合吻合,进一步减轻病人的术后不适感。
经过试用,本实用新型保证了股骨髁骨折部位能可靠、牢固地固定,股骨髁外侧锁定板没有发生断裂现象,患者康复快,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6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