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6658.5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富;刘海东;潘雷;张健东;杨培盛;马亮亮;郭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06;E03B3/02;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影响 雨水 处理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具体涉及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在建筑区域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核心是维持区域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使区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筑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控制与利用,在区域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海绵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目前对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系统内具体的弃流、收集利用装置和设备的开发,如雨水弃流装置、过滤渗透井等,缺少对整个区域雨水利用系统和方法的整体性研究。
具体来说,屋顶绿化是指以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以植物为主体进行配置,不与自然土壤接壤的绿化方式。目前,屋顶绿化用水多采用回收雨水加市政供水作为水源,雨水供水不稳定,在旱季或者雨水池水量不足时,若直接采用市政供水进行滴灌,则屋顶绿化系统不节水。
目前的雨水口,仅通过雨水篦子将地面径流的较大污物进行过滤。由于降雨受到区域道路、广场、屋面、空气浮尘的影响,使其富含大量杂质和污染物,致使前期水质较差,同时由于路面泥土、垃圾等易随污水进入到雨水管线中,长时间沉积使雨水管截面变小,造成管道堵塞,同时还易造成雨水渗透设施的堵塞,影响渗透设施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地,现有的透水设施通过改善透水层蓄水能力来减少地表积水,但在渗透系数较低的土层中,效果不明显,如在区域人行道上铺设植草砖排除积水,但此方法不能提高地层的渗透性能,在遇到降水较大的天气,积水会溢出。
区域的调蓄设施是城市雨洪控制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控制区域内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目前对区域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虽涉及雨水调蓄的内容,但雨水调蓄系统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相对独立,并未明确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且调蓄池中的雨水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将浪费大量雨水资源。
目前车库顶板积水的排除方式为,排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者经渗透塘下渗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此部分排水未能在区域内循环使用。
因此,需要对区域雨水处理系统提出一个新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区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梳理,对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功能—“渗、滞、蓄、净、用”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了多种实用新型子项,并将这实用新型子项与其他成熟技术进行了系统整合,构建了针对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利用方法的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从而达到在区域内循环利用雨水,减少向市政雨水管网排水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包括滞留型雨水口,滞留型雨水口通过管路与雨水蓄水池和雨水调蓄池分别单独连接,雨水调蓄池用于收集滞留型雨水口弃流的、区域绿地及植草沟溢流的水或雨水,雨水蓄水池与滴灌系统连接;还包括车库顶板排水沟,车库顶板排水沟与雨水过滤井连接,雨水过滤井与雨水蓄水池连接;还包括设于地下的多个渗透桩;通过滞留型雨水口,实现初期雨水弃流以及干净雨水的收集利用;通过渗透桩越过了硬化的地表土,将雨水直接输送至渗透系数较高的土层中,加快了渗水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桩的颈部设有与渗透桩垂直的多边体,渗透桩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渗水孔,渗水孔与渗透桩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排水孔连通,用于将雨水排入地层。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体设有与所述渗水孔连通的集水孔,集水孔与渗水孔的设置,增加了渗漏桩收集雨水的能力,提高了雨水耗散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滞留型雨水口包括设于雨水口的雨水口篦子,在雨水口篦子表面设有卵石层,在卵石层底部的钢丝密目网。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蓄水池与所述的滴灌系统之间设置雨水清水池,雨水蓄水池内设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清水池与所述滴灌系统的用水管网连接,所述车库顶板排水沟与雨水蓄水池之间设有渗透式过滤井。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蓄水池与雨水调蓄池连接用于回收雨水蓄水池的溢流水。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调蓄池通过雨洪控制井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66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