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RT排气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8123.1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仕桃;虞薛敏;李勇刚;王思衡;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rt 排气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煤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RT排气管路。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即TRT)是利用高炉冶炼的副产品——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及热能,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现有的TRT排气压力达不到机组正常负荷运行时所需要求,使得RT发电量较少,不能充分发挥机组的潜能。现有的TRT排气管路的调节阀管径较大,调节响应速度慢,调节精度差,煤气的控制性差,煤气流量波动大导致TRT排气压力升高、发电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TRT排气管路,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TRT排气管路调节响应速度慢,调节精度差,煤气流量波动大导致TRT排气压力升高、发电量少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RT排气管路,包括主煤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煤气管路上设置了主调节阀,在主调节阀的两端并联了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管径小于主煤气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了微调节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RT排气管路采用主煤气管路与旁通管路配合控制的结构,主煤气管路上的主调节阀实现对煤气流量、压力的粗调,而管径较小的旁通管路上的微调节阀对煤气流量、压力进行细调,从而提高对煤气流量、压力的精确控制,避免煤气流量波动过大,降低TRT排气压力,提高设备发电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煤气管路采用DN1200管道,旁通管路采用DN300管道,主煤气管路的管径大于旁通管路,可以方便的控制煤气的流量、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调节阀采用DN1200电动蝶阀,微调节阀采用DN300电动蝶阀,在DN1200电动蝶阀保持固定的开度情况下,通过调节DN300电动蝶阀来对煤气的流量、压力进行微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煤气管路的管壁上开孔,旁通管路焊接在主煤气管路,并加装了密封套,提高连接密封性,避免出现泄漏的状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RT排气管路通过主煤气管路与旁通管路配合控制的结构,有效提高调节响应速度,精确控制煤气的流量、压力,使煤气流量平稳,排气压力稳定,增加发电量,调节使用方便,使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TRT排气管路,有效提高调节响应速度,提高气压调节精度,使煤气流量平稳,排气压力稳定,增加发电量。
如图1所示,一种TRT排气管路,包括主煤气管路1,所述的主煤气管路1上设置了主调节阀2,在主调节阀2的两端并联了旁通管路3,主煤气管路1的管壁上开孔,旁通管路3焊接在主煤气管路,并加装了密封套,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提高连接密封性,避免出现泄漏的状况,旁通管路3的管径小于主煤气管路1,旁通管路3上设置了微调节阀4,在主调节阀2保持开度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微调节阀4对煤气的流量和压力进行微调节,从而实现精确控制,避免煤气流量波动大导致TRT排气压力升高,发电量少。
在本实施例中,主煤气管路1采用DN1200管道,旁通管路3采用DN300管道,主调节阀2采用DN1200电动蝶阀,微调节阀4采用DN300电动蝶阀,电动蝶阀通过改变蝶板的偏转角度,即可控制流量,操作方便,控制精度高,操作迅速、省力、流体阻力小,可以经常操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8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冷却壁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微生物培养快速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