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碟后鼓联动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8765.1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虞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展翔汽摩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余元成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碟后鼓 联动 刹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联动刹车系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前碟后鼓联动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的刹车系统大多采用“前碟后鼓”式,即前轮用碟刹,后轮用鼓刹。碟刹也叫液压刹车或油刹,是由一个与轮毂相连的制动圆盘和边缘夹套的刹车钳组成,当踩下刹车时,高压刹车油推动刹车钳制动块使之夹紧制动圆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鼓刹是刹车片同轮鼓之间磨擦减速的一种传统刹车方式。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手刹系统的前轮和后轮都是分开单独制动的,当进行前轮刹车时,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则容易出现翻车等事故,进行后轮刹车时,该系统由于缺少前轮缓冲的过程,制动时会产生很强烈的顿停,造成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不适感。如果同时制动两个轮,那么需要驾驶员同时作用左轮刹车手柄和右轮刹车手柄,不仅驾驶操作不安全,而且还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前轮缓冲的前碟后鼓联合手刹系统,从而实现前后轮联合制动,提高行驶安全性能,方便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前碟后鼓联动刹车系统,包括前刹本体、后刹本体、铰接在前刹本体上的前刹手柄和铰接在后刹本体上的后刹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刹本体内设有安装前刹刹车线头部和后刹刹车线头部的摆臂,所述摆臂与后刹手柄连接,所述前刹本体上端设有具有柱塞的前刹制动泵,所述柱塞端部抵靠有联动块,所述前刹本体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前刹刹车线尾部的拉线引导柱,所述前刹刹车线穿过拉线引导柱与拉线头连接块连接,所述前刹刹车线尾部套有弹性复位件,所述拉线头连接块与拉线引导柱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联动块下端延伸至拉线头连接块且固定在拉线头连接块上,当后刹手柄转动时,后刹手柄拉动前刹刹车线和后刹刹车线,前刹刹车线带动与拉线头连接块连接的联动块向前刹制动泵内部推入柱塞。
所述前刹刹车线头部和后刹刹车线头部安装在摆臂两端,所述摆臂中间铰接有可伸缩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后刹手柄连接。
所述连接件与摆臂的铰接点在前刹刹车线头部和后刹刹车线头部之间,所述铰接点与前刹刹车线头部的距离大于铰接点与后刹刹车线头部的距离。
所述铰接点与前刹刹车线头部的距离是铰接点与后刹刹车线头部的距离的两倍。
所述拉线头连接块与拉线引导柱之间保留供弹性复位件伸缩的距离。
所述联动块与拉线头连接块通过插销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单单实现了同时进行前轮和后轮的制动,还能实现先前刹制动减速、再后刹制动抱死的有益效果,提高了制动的稳定性和操作性,使得行驶的车辆能够平缓刹车,为驾驶员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刹本体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前刹本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一种前碟后鼓联动刹车系统,包括前刹本体1、后刹本体2、通过手柄螺钉铰接在前刹本体1上的前刹手柄11和铰接在后刹本体2上的后刹手柄21,所述前刹本体1与前轮12之间通过油管13连接,所述后刹本体2与后轮22之前通过后刹刹车线23连接,所述前刹本体1和后刹本体2之间通过前刹刹车线24连接。
所述后刹本体2内设有安装前刹刹车线24头部和后刹刹车线23头部的摆臂3,所述摆臂3与后刹手柄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刹刹车线24头部和后刹刹车线23头部分别安装在摆臂3两端,所述摆臂3中间铰接有可伸缩的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另一端与后刹手柄21连接,所述连接件4与摆臂3的铰接点31在前刹刹车线24头部和后刹刹车线23头部之间,所述铰接点31与前刹刹车线24头部的距离大于铰接点31与后刹刹车线23头部的距离,优选地,所述铰接点31与前刹刹车线24头部的距离是铰接点31与后刹刹车线23头部的距离的两倍。当后刹手柄21转动时,拉动摆臂3,摆臂3拉动后刹刹车线23的行程大于拉动前刹刹车线24的行程,这样有助于联合制动时前轮只减速而后轮抱死的制动效果的实现,如果铰接点31与前刹刹车线24头部的距离等于铰接点31与后刹刹车线23头部的距离,那么联合制动时前轮将与后轮一样直接抱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展翔汽摩配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展翔汽摩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8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