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行车碟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9452.8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齐惺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开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自行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自行车碟刹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我国人民群众常用的出行骑行装备。现阶段,自行车的刹车系统主要有传统的摩擦轮框刹车系统以及碟式刹车系统。碟式刹车主要是在轮组的花毂同轴组接金属盘片,另于自行车前叉或后叉靠近花毂位置设置有用以夹抵盘片的碟刹卡钳,同样利用摩擦力减缓盘片转动或停止转动。碟刹系统凭借着其优越的刹车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096013U公开了一种机械碟刹,解决了碟刹刹车力度释放过快过猛的问题,实现了多段的刹车手感。但是,这种结构的碟刹对于刹车力度的释放是多级的,在刹车过程中会造成刹车力度的阶梯跳跃感,导致刹车力度的释放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碟刹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碟刹系统刹车力度释放的均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碟刹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包括摇臂,摇臂连接有凸轮盘,凸轮盘带动活塞压抵在刹车片上,所述凸轮盘和活塞之间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包括第一弹簧体,第一弹簧体内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通过导管连接至液压缓冲罐,液压缓冲罐与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液压缓冲罐内设置有活塞层,活塞层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至液压缓冲罐的底部;刹车片上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锁止槽,支撑杆贯穿活塞,凸轮盘的表面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盲孔,盲孔内设置有与锁止槽选择性卡接的锁止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缩口处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与缩口螺纹连接,调节杆的顶部固定有橡胶片,橡胶片的顶部通过连接轴与缩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橡胶片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片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垂直于刹车片设置,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凹槽,两个相邻的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两端与环形凹槽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杆,利用液压杆与液压缓冲罐之间液压油的往复流动,实现刹车力度的缓冲和均化。液压油在流经缩口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力,这可以保证液压杆的延时伸缩,从而实现较大力度刹车时,液压杆内的液压油由于受到缩口的阻力,从而使得液压杆在刹车的初始阶段可以保持较高的内压,实现刹车力度的迅速释放,在刹车过程的中后段,随着液压油逐渐通过缩口,液压杆的内压逐渐降低,使得刹车力度缓慢降低,从而避免碟刹系统刹车力度释放过快过猛;较小力度刹车时,液压油具有较充裕的时间通过缩口,使得液压杆的内压不会迅速增加,实现整个刹车力度的平缓释放。当需要迅速释放全部刹车力度时,将活塞完全压抵在刹车片上,支撑杆伸入盲孔内,锁止滑块与锁止槽卡接锁止,实现刹车系统的硬链接,使得刹车力度全部释放。通过改变调节杆的位置,可以橡胶片的弹性形变,从而改变缩口对于液压油流动的阻力,实现对于刹车系统刹车力度的灵活调整。随着刹车系统的使用,刹车系统会出现热衰减。传统碟刹片上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均匀,远离散热孔的位置散热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第二通孔与导流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刹车片表面气流的均匀流动,提高刹车片散热的均匀性,降低刹车系统的热衰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单侧刹车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缩口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杆与盲孔配合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片表面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活塞表面的结构图。
图中:1、摇臂;2、凸轮盘;3、活塞;4、刹车片;5、第一弹簧体;6、液压杆;7、导管;8、液压缓冲罐;9、缩口;10、活塞层;11、第二弹簧体;12、支撑杆;13、锁止槽;14、锁止滑块;15、调节杆;16、橡胶片;17、连接轴;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环形凹槽;21、第一导流槽;22、第二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齐惺,未经杨齐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9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