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9751.1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勋;孟雷;靳昭军;孙刚;刘兆阳;谷继品;杨孔雳;夏凡;艾长军;胡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F7/14 | 分类号: | B66F7/14;B66F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工业领域,核设施的运行会产生相应的放射性废物。为确保放射性废物在长期贮存 过程中的放射性安全,因此通常会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其中,水泥固化技术以其开发较早、 技术路线成熟、适用范围宽而被广泛应用。为满足辐射防护安全要求,实现水泥固化技术的 产业化应用,国际上通常采用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水泥固化线进行放射性废物的水泥固化。
当前,由于我国尚没有完整、成熟的自主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线可以采用,因此若要实 现自主水泥固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就必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线。
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将放射性废物和水泥在废物桶中混合固化。在物 料加入过程中,为确保不发生物料泄露事故,需要将废物桶提升并与加料装置精确吻合,因 此需要开发一种废物桶提升装置。由于放射性操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废物桶提升装 置应兼具高自动化和高可靠性,这意味着废物桶提升装置应当与废物桶输送辊道之间具有良 好的适配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水泥固化线中废物桶的提升问题,以确保不发生物料泄露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 了一种顶升装置。
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托架;所述底座两侧各设有两根立柱,每根立柱上设有竖直的导 轨,底座上还设有电机;所述底座两侧每一侧的两根立柱间均设有多根丝杠,各丝杠能够在 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联动;所述托架设置于底座上方,托架底部由一组平行的托梁构成,在各 丝杠的驱动下,所述托架能够沿立柱上设置的导轨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托架两侧还设 有废物桶夹紧装置;所述托架两侧还设有用于废物桶位置检测的光电检测装置。
所述废物桶夹紧装置采用气缸驱动为优选。
所述托架两侧还设有接近开关为优选,以实现废物桶到位控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能够实现废物桶的精确定位和平稳顶升,废物桶顶升后能与加料 装置精确吻合,顶升装置与废物桶输送辊道之间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解决了水泥固化线中废 物桶的提升问题。实际应用表明,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通过远程控制能够实现高水平的自 动化运行,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另外,除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线以外,本发明的顶升 装置实际上还可用于需要将物体由辊道提升的其它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应用情况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辊道护栏,2.辊子,3.光电检测装置,4.立柱,5.丝杠,6.废物桶夹紧装 置,7.辊道支架,8.底座,9.电机,10.托架,11.接近开关,12.托梁,13.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包括底座8、托架10;所述底座8两侧各设有 两根立柱,每根立柱上设有竖直的导轨13,底座8上还设有电机9;所述底座8两侧每一侧 的两根立柱间均设有多根丝杠5,各丝杠能够在所述电机9的驱动下联动;所述托架10设置 于底座8上方,托架10底部由一组平行的托梁12构成,在各丝杠5的驱动下,所述托架10 能够沿立柱上设置的导轨13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托架10两侧还设有废物桶夹紧装置 6;所述托架10两侧还设有用于废物桶位置检测的光电检测装置3。
所述废物桶夹紧装置6可以采用气缸驱动;所述托架10两侧还可以设有接近开关11。
采用上述顶升装置对废物桶进行顶升加料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通过光电检测装置3对辊道输送来的废物桶进行定位,从而将废物桶定位于顶升 位置。
(二)通过废物桶夹紧装置6将废物桶夹紧,以防操作过程中废物桶发生晃动。
(三)启动电机9,电机9的驱动力经联动的各丝杠5传递至托架10,此时,托架10沿 立柱上设置的导轨13平稳上行,隐藏在辊道辊子间的托梁12托起废物桶,使得废物桶被平 稳顶升。待废物桶与加料装置精确吻合后,停止驱动并加注物料。
(四)物料加注完成后,启动电机9,驱动各丝杠5使废物桶降至辊道上,停止驱动, 完成物料加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9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瓷用托板
- 下一篇:一种硫化防焦剂母胶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