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3137.2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季妍;李改香;马学旭;杨世岭;高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00;F24F13/30;F24F13/28;B63J2/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热交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卸船机电气室应用的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卸船机电气室容积约为100m,配有大型控制柜、变频器柜、PLC柜等重要电气设备,是卸船机的控制核心。卸船机作业时变频器等电气元件散热量大,需要利用大功率空调进行持续制冷。
根据电气室内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需要,电气室温度常年要保持在23℃左右,这样就需要3台5匹空调,1台2匹空调,2台1.5匹空调共6台空调持续制冷,当室外温度到达0℃以下时,电气室还仍然需要制冷散热。
但是仅仅采用空调进行制冷,耗电量较大,6台空调每小时则消耗20度电;且空调常年运行导致故障率高,每年仅空调维修费高达1.5万元,维修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解决现有卸船机电气室换热时采用空调换热能耗损失大、空调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可以通过热交换系统或热交换系统与空调配合来对电气室进行降温,减少了耗电损失和空调的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气室外侧的热交换机组、出风管道和与电气室热源对应设置的吸风管道,所述热交换机组包括箱体、换热转轮和吸风风机,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室内回风腔和室外进风腔,所述换热转轮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腔内,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腔内,所述室内回风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吸风管道连接的吸风风机,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所述室外进风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包括出风管道、吸风管道和热交换机组,吸风管道和电气室的热源位置对应设置,出风管道和电气室对应连通,通过吸风管道吸取电气室内的热量进入到热交换机组中进行换热循环,换热完成后的冷风通过出风管道吹入到电气室内对电气室内电器进行降温,本实用新型中的热交换系统可以在冬季单独使用或在春秋季节配合空调进行制冷,减少了空调需要的能耗,降低了空调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的热交换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的换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的实施例,包括设置在电气室外侧的热交换机组、出风管道1和与电气室2热源对应设置的吸风管道3,所述热交换机组包括箱体4、换热转轮5和吸风风机6,所述箱体4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室内回风腔7和室外进风腔8,所述换热转轮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腔7内,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腔8内,所述室内回风腔7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吸风管道3连接的吸风风机6,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道1连接;所述室外进风腔8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通过热交换系统可以对电气室2内的电器进行降温散热,使电气室2内保持恒定的温度,达到散热恒温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卸船机电气室热交换系统主要通过热交换机组来实现对电气室2内部设备的降温,热交换机组的主要部件为换热转轮5,换热转轮5可转动且可以吸收从电气室2中热源处经过换热转轮5的热量;热交换机组包括一封闭设置的箱体4,在箱体4内部设置相互不连通的两个腔室,分别为室内回风腔7和室外进风腔8,室内回风腔7与室外进风腔8设置为互不连通的方式主要为防止从室外流入的空气或污染物进入到电气室2内部,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或导致安全故障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3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机器人调度系统的路径搜索方法
- 下一篇:地图捕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