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半自动的食品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4017.4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1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华;万凯;董长帅;张良典;李蒙;王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1B5/08 | 分类号: | A21B5/08;A23L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半自动 食品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半 自动的食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 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儿童 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炸鸡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 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 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在消费市场中 已占有了很大的重要份额,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打性食品。
现有的油炸食品大部分为纯人工操作,只能小量生产,不仅劳 动强度大,而且加工速度非常慢;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小吃车,集 烧烤、油炸、涮烫功能于一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 率,但其加工速度提升幅度较小,不能实现量化生产,且人工劳动 强度也较大。
针对上述不足,专利号为CN102894018B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 了一种连续油炸机,包括油炸池,所述油炸池的底部固定有加热 管,所述油炸池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安装有传动板和 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和所述传动板相连,所述加热管的上方设 置有输出网带,所述输出网带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相邻,所述输出 网带的另一端延伸到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还安装有输出网带电机, 所述输出网带电机与所述输出网带相连,所述油炸池的外表面固定 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外表面设置有总电源开关和输送网带开 关,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传动板变频器,所述传动板变频器与传动 板相连。采用该连续油炸机,能够增加加工速度,减少人工劳动强 度。
上述专利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其结构设计较适用于油炸食品加 工企业的量化生产,并不适用于市场上的店面或流动售卖点,同 时,上述专利采用输送网带对加工原料进行循环输送,由于需加工 的食品不同,其相应的加工原料也不相同,由于加工原料的因素, 加工原料可能会在输送网带上发生粘连、混杂等不利于食品加工的 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 效半自动的食品加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食品的循环加工 处理,且能满足不同食品加工场合的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半自动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总支架及设置在总支架 上的传动系统、连续送料系统及加工处理系统,所述加工处理系统 包括设置在所述总支架上的加工槽及加工装置,所述连续送料系统 包括若干转轮及绕设于转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若干托 盘装置,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传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轮转动。
进一步优选,所述托盘装置包括托盘架及安装在所述托盘架上 的托盘,所述各托盘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托盘位于 所述托盘架上的位置可调,所述托盘架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位置可 调。
进一步优选,所述传送带紧邻于所述加工槽一侧上的托盘伸入 所述加工槽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加工装置设置在所述加工槽底部,用于加热 所述加工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各转轮分上下层分布在所述总支架上,所述 传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总支架底部,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与位于下层 的其中一个转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相连。
进一步优选,所述总支架上还设有置物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置物板设置于所述上层转轮与所述下层转轮 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半自动的食品加工装置主要包括传动系统、 连续送料系统及加工处理系统几个部分,连续送料系统包括若干转 轮及绕设在转轮外周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托盘装置,传 动系统用于驱动转轮转动,带动传送带绕转轮循环,从而实现各托 盘装置的托盘连续地伸入加工槽内加工,实现对食品的连续、自动 化加工过程。本实用新型中,依据油炸、烧烤、涮烫等加工需要, 可选择在加工槽内添加食用油、木炭、涮烫汤等,利用加工装置对 加工槽进行加热,满足不同食品加工需求。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 市场上的店面或流动售卖点,也可结合其他加工设备用于企业的量 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市场适用性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4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