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泡炉抽烟烟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6520.3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1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锋;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艺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548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抽烟 烟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炉,特别是一种发泡炉抽烟烟道。
背景技术
发泡炉的上部设有抽烟装置,其目的是将发泡炉内的粉尘机油烟传出车间外,现有的发泡炉抽烟装置是在发泡炉上部设一根总管道,然后将多个分管道从发泡炉上引出以连通总管道,多个分管道与总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杂乱无章,当粉尘和油烟从分管道进入总管道时,往往会冲击总管道与分管道出气口相对的侧壁,将油烟或粉尘留在总管道侧壁上,不仅造成了总管道侧壁的积碳,而且容易使得油烟冷凝呈液体回流到发泡炉内,给正在发泡的物料造成污染,而现在的总管道和分管道的外壁均直接与大气接触,当冬季时,外界温度较低的,导致管道侧比较凉,使得烟气或油烟接触管道侧壁时冷凝,冷凝液回流发泡炉给物料造成了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泡炉抽烟烟道,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烟道容易积碳和容易形成冷凝液回流发泡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置于发泡炉上方的排烟总管,排烟总管轴向设置多组与其连通的排烟分管,所述排烟分管的另一端连通在发泡炉上,所述排烟分管沿着烟气排放方向与排烟总管呈钝角设置,所述每组排烟分管包括对称设置在排烟总管径向两端的两个排烟分管,所述排烟分管和排烟总管外包裹有保温层。
所述钝角大于120度。
所述钝角为150度角。
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在排烟总管2的两侧设置相互对称的排烟分管,使得其排除的烟气相互对冲,避免了其排烟分管排出的烟气直接冲到排烟总管内壁,以至于排烟总管内壁有大量的积碳,而排烟分管沿着烟气排放的方向与排烟总管呈钝角设置,使得烟气在对冲之后沿着排烟方向在排烟总管的中间位置集中排出,使得排出更加顺畅,同时降低了排烟管内的积碳。而在排烟总管和排烟分管外包括保温层,使得烟气在接触管壁时不会冷凝,不会形成积碳或者冷凝呈液体滴落到发泡炉中而影响发泡炉内物料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抽烟烟道内形成积碳和冷凝液大大降低,提高了物料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烟总管或排烟分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置于发泡炉1上方的排烟总管2,排烟总管2轴向设置多组与其连通的排烟分管3,所述排烟分管3的另一端连通在发泡炉1上,所述排烟分管3沿着烟气排放方向与排烟总管2呈钝角设置,所述每组排烟分管3包括对称设置在排烟总管2径向两端的两个排烟分管3,所述排烟分管3和排烟总管2外包裹有保温层4。
所述钝角大于120度。
所述钝角为150度角。
所述保温层4为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在排烟总管2的两侧设置相互对称的排烟分管3,使得其排除的烟气相互对冲,避免了其排烟分管3排出的烟气直接冲到排烟总管2内壁,以至于排烟总管2内壁有大量的积碳,而排烟分管3沿着烟气排放的方向与排烟总管2呈钝角设置,使得烟气在对冲之后沿着排烟方向在排烟总管2的中间位置集中排出,使得排出更加顺畅,同时降低了排烟管内的积碳。而在排烟总管2和排烟分管外包括保温层4,使得烟气在接触管壁时不会冷凝,不会形成积碳或者冷凝呈液体滴落到发泡炉中而影响发泡炉内物料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抽烟烟道内形成积碳和冷凝液大大降低,提高了物料的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艺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艺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6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二次利用生物质锅炉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易清理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