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7814.8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莉莉;张文康;潘文章;解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F15/40 | 分类号: | E05F15/40;E05F15/695;E05F15/73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电动车窗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电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窗的出现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方便性,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乘车人员被自动上行的车窗夹伤的情况,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出现了汽车电动车窗防夹系统。现今大多数汽车电动车窗防夹系统采用霍尔力学传感器为核心元件,车窗上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电机转速降低,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减小,霍尔力学传感器通过这一原理,检测电流幅值的变化,控制车窗的上行、下行以及停止。现有技术主要缺点有:1、利用霍尔力学传感器进行防夹控制需要障碍物对车窗施加一定阻力,影响电机的转速,才能达到防夹目的,但是此时以及对障碍物有了夹物力,对于骨骼较为脆弱的儿童和老人,仍然会有一定伤害。2、现有技术需要通过霍尔力学传感器判断电流幅值变化做出响应,这种方式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能达到即时防夹的目的。3、采用霍尔力学传感器的防夹系统相对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只有中高档车型才会采用防夹系统,市场普及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系统,用以解决市场现有电动防夹车窗经济实用性差、灵敏性不足等缺点同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光电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系统设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电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系统,其控制系统包括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光耦继电器系统、STC89C52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压转换器系统;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和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端,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发射端与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端均安装在车窗内侧同一水平面上,且对射式光电传感发射端与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与对射式传感器发射端相对设置,且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向对所述射式传感器接收端发射信号;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信号输出端接入光耦继电器系统;STC89C52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有STC89C52单片机,所述电压转换器系统的输出端与STC89C52单片机连接,所述STC89C52单片机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系统、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和光耦继电器系统的工作电压为12V电源提供,且所述12V电源采用DC-DC大功率降压模块降压,所述STC89C52单片机用于车窗升起时自动启动防夹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至少一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且控制系统的多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共同工作。
当电动车窗主开关中的车窗下降开关由触点6切换至触点5时,STC89C52单片机输出端口V+和V-均输出低电平,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系统和光耦继电器系统均处于非工作状态,继电器KA由反相器接受到高电平信号,常开触点闭合,电路导通,直流电动机正常运动,此时防夹系统不工作,车窗正常下降;当电动车窗主开关中的车窗上升开关由触点7切换至触点8时,STC89C52单片机输出端口V+输出高电平,V-输出低电平,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系统和光耦继电器系统通电进入工作状态,继电器KA接受到低电平信号,常开触点断开,该路处于断路状态。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系统中V1、V6发出不可见激光;所述光耦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防夹系统电路导通,直流电机正常工作,车窗上升;当障碍物进入防夹区域时,遮挡所述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不可见激光,Vout1、Vout2其中之一或全部输出低电平;Vout1、Vout2作为信号输入光耦继电器系统,当其中至少有一个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光耦继电器断电,常开触点断开,防夹系统电路切断,直流电机停止工作,车窗停止上升;当障碍物离开防夹区域时,系统恢复工作状态,系统电路导通,车窗继续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7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