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挂牵引车车架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8811.6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王金胜;王雪;袁博毅;陈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牵 车车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保护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半挂牵引车车架保护装置,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架是牵引车的脊梁,其是一个受力很大、很复杂的部件,车辆的主要总成和部件都安装在车架的上面,并承受它们以及所装载的人和货物重力作用。同时,车架还要承受通过悬架结构传递的来自路面的各种反力和反力矩。并且当车架损坏时更换车架需要拆除安装在车架上的所有总成和部件,不仅耗时耗力,更影响整车性能。因此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现有的半挂牵引车的车架通常为图5所示结构。但是,该种结构在牵引车行驶运动过程中如遇路面不平、紧急制动等情况时,半挂车前倾易与牵引车车架发生直接接触,参见图6所示,此时半挂车与牵引车车架直接接触易造成车架表面磕碰划伤,破坏车架表面油漆;且车辆长期行驶日晒雨淋,车架易发生锈蚀,严重影响车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半挂牵引车的车架易造成车架表面磕碰划伤、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提供一种半挂牵引车车架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半挂牵引车车架保护装置,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结构相同、为左右对称件,左支架和右支架对称安装在车架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钣金冲压成型。
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安装孔,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车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架后,当半挂车前倾时与左支架和右支架接触,可有效解决半挂车与牵引车车架直接接触,避免了车架的损伤和油漆破坏,从而有效保护了车架,大大提高了车架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在车架上,拆卸方便,当左、右支架损坏时可通过维修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左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支架的仰视图。
图4是车架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后半挂车前倾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半挂牵引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的半挂车前倾与牵引车车架发生接触示意图。
图中:左支架1,右支架2,车架3,螺母4,半挂车5,车轮6,安装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半挂牵引车车架保护装置,包括左支架1和右支架2。所述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结构相同、为左右对称件,左支架1和右支架2对称安装在车架3的左侧和右侧,即左支架1和右支架2在车架3上的前后位置一致。左支架1和右支架2在车架3上的具体前后位置需根据具体牵引车定义的鞍座前置距(不同厂家不同车型,即使同一厂家不同车型鞍座前置距都不是定值,需要自行定义)进行调整,需保证该左支架1和右支架2安装在半挂车5与车架3接触面的上方。
参见图2至图3,所述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通过钣金冲压成型,结构简单。
参见图1至图3,所述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安装孔7,左支架1和右支架2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4固定在车架3上。左支架1和右支架2通过螺栓和螺母43安装在车架3上,具有可拆卸性,当左支架1、右支架2损坏时可通过维修进行更换。
参见图4,安装本实用新型后,当半挂车5前倾时与左支架1和右支架2接触,可有效避免半挂车5与车架3直接接触,从而有效保护了车架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8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