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倒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3022.1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万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宏光 |
主分类号: | B65G47/24 | 分类号: | B65G47/24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倒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倒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均有极大提升,而且技术器械越来越趋向于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等方面发展。在这其中,为了使自动包装线或者包袋处理线中的包袋放倒,更利于整个流程的运行和工作,发明了倒袋机和倒袋站等等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流水线上的人力工作强度和时间,减少了成本和公认的工作危险性、伤害程度,促进了工业发展和进步。
但是传统的倒袋机、倒袋站等设备,比较简陋,智能化不够,倒袋的的效果并不好,有时倒袋的力度不够,无法倒袋,有时倒袋的力度过大,是包袋偏离合适的位置,甚至飞出传送装置,造成了极大地生产事故,危险程度较高,而且很容易发生故障,导致后续流水线程序无法进行,能源的消耗大,不够环保,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倒袋机,通过视距仪和红外线感应器等结构对倒袋效果进行收集数据,然后利用压力泵,对包袋再次制倒,而且可以根据中央处理箱的判断,决定螺旋铜杆的伸出长度,整体智能化较高,同时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耗能少,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减少了生产成本,提供了良好应用价值,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倒袋机,包括基座、压力泵、螺旋铜杆、视距仪与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基座内设有螺旋聚焦调整器、支撑柱与角度调整仪,所述角度调整仪与中央处理箱直接相连,所述红外线感应器设在基座上,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直接相连,所述视距仪通过连接杆与卡位板相连,所述卡位板与护位筒直接相连,所述中央处理箱表面上设有开关、报警器与铭牌,所述报警器与铭牌设在中央处理箱上表面,所述开关设在中央处理箱侧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箱内设有防压垫、液罐和压力泵,所述防压垫与液罐直接相连,所述压力泵设在液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泵通过防压垫与控压阀直接相连,所述控压阀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泵通过保护筒与螺旋铜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由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视距仪和红外线感应器等结构对倒袋效果进行收集数据,并传送到中央处理箱内处理解释,然后利用压力泵,通过保护筒使螺旋铜杆伸出,对包袋再次制倒,而且可以根据中央处理箱的判断,决定螺旋铜杆的伸出长度,整体智能化较高,可以利用报警器来预先判断该装置自身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解决,利用控压阀,防压垫等结构保证了装置自身的安全性,同时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耗能少,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减少了生产成本,提供了良好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视距仪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基座,2-防压垫,3-压力传感器,4-控压阀,5-中央处理箱,6-报警器,7-液罐,8-铭牌,9-开关,10-压力泵,11-保护筒,12-螺旋铜杆,13-松紧螺丝,14-卡位板,15-护位筒,16-视距仪,17-连接杆,18-红外线感应器,19-螺旋聚焦调整器,20-支撑柱,21-角度调整仪,22-聚光镜头,23-距离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倒袋机,包括基座1、压力泵10、螺旋铜杆12、视距仪16与红外线感应器18,所述基座1内设有螺旋聚焦调整器19、支撑柱20与角度调整仪21,所述角度调整仪21与中央处理箱5直接相连,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8设在基座1上,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8直接相连,所述视距仪16通过连接杆17与卡位板14相连,所述卡位板14与护位筒15直接相连,所述中央处理箱5表面上设有开关9、报警器6与铭牌8,所述报警器6与铭牌8设在中央处理箱5上表面,所述开关9设在中央处理箱5侧表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中央处理箱5内设有防压垫2、液罐7与压力泵10,所述防压垫2与液罐7直接相连,所述压力泵10设在液罐70内。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压力泵10通过防压垫2与控压阀4直接相连,所述控压阀4内设有压力传感器3。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压力泵10通过保护筒11与螺旋铜杆1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宏光,未经万宏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3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