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4132.X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良;孙小荣;颜军;卜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震 功能 方形 钢管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柱是指在钢管中灌注混凝土,使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一种新型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柱充分发挥了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材性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一般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尤其是混凝土柱的上、下两端,在地震中特别容易被破坏,从而制约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目的是通过改善钢管混凝土柱上、下两端的构造,提高钢管混凝土柱上、下两端的抗震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外层钢管和填充在外层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外层钢管的内部还设有内层钢管,所述内层钢管分别位于外层钢管的上、下两端,内层钢管的内壁均匀焊接有若干根钢筋,所述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之间通过加劲肋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层钢管的底部还设有支座。
优选的位于外层钢管上、下两端的内层钢管的高度相同,且等于钢筋的长度。
优选的位于外层钢管上、下两端的内层钢管的高度均占外层钢管总高度的1/6~1/7。
优选的所述外层钢管的内壁与内层钢管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外层钢管两个相对面内部距离的1/4。
优选的所述加劲肋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内层钢管的内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加劲肋与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的四个侧面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钢管混凝土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内层钢管和钢筋,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柱上、下两端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整体力学性能;所述加劲肋和内层钢管上设置的通孔,加强了被加劲肋和内层钢管分割的不同区域间的混凝土的流通,提高了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性,进一步改善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内层钢管的主视图。
其中:1外层钢管2支座3内层钢管4混凝土5钢筋6加劲肋7加强筋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外层钢管1、设置在外层钢管1底部的支座2、设置在外层钢管1内部的内层钢管3以及填充在外层钢管1内部的混凝土4。优选的所述外层钢管1的四个侧面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层钢管3分别位于外层钢管1的上、下两端,内层钢管3的内壁均匀焊接有若干根钢筋5,所述内层钢管3和外层钢管1之间通过加劲肋6连接,所述加劲肋6焊接在外层钢管1的内部和内层钢管3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内层钢管3的四个侧面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位于外层钢管1上端的内层钢管3的长度与位于外层钢管1下端的内层钢管3以及焊接在内层钢管3内壁的钢筋5的长度相同,且均等于外层钢管1的高度的1/6~1/7。优选的所述外层钢管1的内壁与内层钢管3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外层钢管1两个相对面内部距离的1/4。所述加劲肋6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用于实现被加劲肋6分割成的不同区域间的混凝土的流通。所述内层钢管3的内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用于实现内层钢管3内部混凝土与外层钢管1和内层钢管3之间的混凝土的流通。所述加劲肋6与外层钢管1和内层钢管3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7。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柱上、下两端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柱上、下两端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了整个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所述加劲肋和内层钢管上的通孔加强了外层钢管内部不同区域之间混凝土的流通,提高了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性,进一步改善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学院,未经宿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4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