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5261.0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H3/2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储能元件,大到汽车、电动车,小到手机、充电宝内部均有蓄电池,众所周知,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电量会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蓄电池过放电而导致的电压降低会造成极板酸化,从而降低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蓄电池没有配备欠压保护装置,原因在于现有的欠压保护电路大多结构复杂,制作出的保护装置体积较大,而且用于监测电压时静态功耗大,浪费电能,还会影响到负载的输出电压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它能解决现有欠压保护电路静态功耗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它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电位器RP1、MOS管Q2和MOS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负载RL、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继电器J、按键K和继电器J的触点J-1,按键K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和电源E的正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7和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参考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阴极,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电源E的负极、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阳极和MOS管Q1的漏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和MOS管Q3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5和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3的漏极和负载RL的另一端。
上述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型号为TL431。
上述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能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本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且做出的成品体积小,遇到蓄电池欠压时能够自动断开负载供电,有效实现对蓄电池的欠压保护,并且整个电路的无静态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它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电位器RP1、MOS管Q2和MOS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负载RL、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继电器J、按键K和继电器J的触点J-1,按键K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和电源E的正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7和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参考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阴极,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电源E的负极、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阳极和MOS管Q1的漏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和MOS管Q3的栅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5和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3的漏极和负载RL的另一端。
所述三端集成稳压器U1的型号为TL431。
所述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电路中的电阻R1和电位器RP1组成电压取样电路,通过电位器RP1调节电压临界值,使用时,按下开关K,此时蓄电池电压充足,电压经过电阻R1和电位器RP1后加在U1的参考极,U1触发导通,三极管Q1导通,发光二极管D2导通发光作为正常工作的电压指示,同时MOS管Q2和Q3导通,整个用电回路接通,负载RL得电,同时继电器J吸合,进入自锁状态,当蓄电池电压降低到欠压临界值时,经过电阻R1和电位器RP1分压后的电压不足以导通U1,从而关断三极管Q1,随之MOS管Q2和Q3截止,断开用电负载RL的回路,同时继电器J失电,断开整个电路的负载,从而达到降低静态功耗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5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