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山井下架空线的移动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6221.8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戴光绪;李永新;陈涛;王延明;王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4 | 分类号: | B60M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545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井下 架空 移动 对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架空线的 移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机车牵引网络由馈电线、架空线、轨道、回流线及分区 开关等组成。其中,架空线用于将牵引变流所中的直流电源引出,为电机车提 供电源。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通过铲运机向电机车的矿车斗内装载矿石。然而, 由于铲运机体积较大,在有架空线的矿山井下巷道内作业时,为了避免铲运机 碰触架空线,操作员总是会特别注意架空线的位置,刻意避开架空线,这严重 影响了铲运机正常作业。而在作业过程中,一旦铲运机碰触到架空线,可能会 造成安全事故。为了安全起见,有时需要将架空线停电后再进行装载矿石操作,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矿山井下架空线的移动对接装置,该装置能够 在铲运机向矿车斗内装载矿石时,将此区域的架空线移开,使铲运机正常工作; 装载完毕后,将此区域的架空线与前后两根架空线对接,使铲运机带着矿车斗 顺利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架 空线的移动对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矿山井下架空线的移动对接 装置,包括设置于巷道内的前后两条架空线、从巷道一侧侧壁的下部沿着巷道 表面延伸至巷道顶部的两条弧形导轨、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弧形导轨连接的滑 动杆、通过绝缘子连接于滑动杆下方并位于前后两条架空线之间的对接架空线 及设置于巷道侧壁底部的环链电动葫芦,前后两条架空线对应于对接架空线的 始端和末端均设置有搭接头,所述环链电动葫芦的链条与所述滑动杆连接,所 述弧形导轨对应于所述滑动杆的初始位置及对接到位位置均设置有到位接触 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巧妙、易于操作、易 于实施的优点,它能够提高铲运机的作业效率,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弧形导轨;2-滑块;3-滑动杆;4-绝缘子;5-对接架空线;6- 搭接头;7-环链电动葫芦;8-链条;9-到位接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矿山井下架空线对接装置,包括设置于巷道内的前后两 条架空线、从巷道一侧侧壁的下部沿着巷道表面延伸至巷道顶部的两条弧形导 轨1、通过两个滑块2与两条弧形导轨1连接的滑动杆3、通过绝缘子4连接 于滑动杆3下方并位于前后两条架空线之间的对接架空线5及设置于巷道侧壁 底部的环链电动葫芦7,前后两条架空线对应于对接架空线5的始端和末端均 设置有搭接头6,环链电动葫芦7的链条8与滑动杆3连接,弧形导轨1对应 于滑动杆3的初始位置及对接到位位置均设置有到位接触开关9。
在不进行装载矿石操作时,对接架空线5与前后两条架空线对接,以使电 机车顺利通过;进行装载矿石操作时,通过环链电动葫芦7的驱动,将此区域 的对接架空线5移开,使铲运机正常完成向矿车斗内装载矿石的操作;装载完 毕后,将此区域的对接架空线5与前后两条架空线对接,使铲运机带着矿车斗 顺利通过。
环链电动葫芦7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按动操作手柄的按键 来操作环链电动葫芦7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安全性,操作人员也可以通 过遥控器远距离控制环链电动葫芦7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巧妙、易于操作、易于实施的优点,它能够提高 铲运机的作业效率,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6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