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0816.0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姜东;刘晓玲;张中慧;郑强;黄润晶;于雪林;王慧莉;孙蕾;王晓芳;张广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摩擦 磨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抽油杆的工作条件因受含水率、温度、井斜等因素影响变得十分恶劣,由此引发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因偏磨而造成的磨损失效事故也大大增加。为满足油田生产需要,各生产厂家分别从材料、表面处理和生产工艺入手,提出了一些降低杆管偏磨的措施以延长油井的免修期。但由于普通钢杆本身的结构特点,尤其是抽油杆接箍偏磨导致的脱扣、断裂及多级接箍活塞效应,使钢杆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
为此,国内外将研究方向转向了连续抽油杆,主要以钢制连续杆、柔性连续杆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杆等为主,但是目前对连续杆摩擦磨损性能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通过对国内外摩擦磨损试验机调研认为:目前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虽然实现了往复运动条件下油井杆管偏磨情况的试验模拟,但多采用偏心轮-拉杆、液压-往复泵等工作形式,往复运动平稳性差,且运动行程控制精确度低。另外,现有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均未能实现杆管工作环境的模拟,试验结果准确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以模拟抽油杆-油管摩擦副在油井的实际工况,准确评价管杆材料的耐磨性能,从而为偏磨井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偏磨措施提供指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油管夹持部件、试件夹持部件、油管往复滑动系统、加载系统、摩擦力传感器、介质循环系统、温控系统,所述油管夹持部件、试件夹持部件均设置在试验箱内,并且油管夹持部件、试件夹持部件分别夹持住油管和试件后,使试件压在油管上;所述油管夹持部件与油管一起连接在油管往复滑动系统上,在试件夹持部件上作用有加载系统,在油管夹持部件上作用有摩擦力传感器;所述介质循环系统与试验箱连通,所述温控系统安装在试验箱上,用以控制试验介质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油管往复滑动系统包括导轨、滑动部件、齿轮、电机,所述导轨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于试验箱内腔底部,所述油管夹持部件底端固定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动部件,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与齿轮相连,所述油管夹持部件上还固定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油管夹持部件通过齿条啮合。
所述加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储能罐、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加压在试件夹持部件上,同时压力传感器也作用在试件夹持部件上。
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上水泵、水箱,所述上水泵用于连通水箱和试验箱内腔,在试验箱的底部设置排水部件。
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相连接的热传感器、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位于试验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工作时,电机自动正反转,带动油管夹持部件沿导轨往复运动,使管杆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介质循环系统由上水泵、水箱、排水部件组成,实现介质在试验箱的进入与排出,以模拟管杆工作的介质环境;温控系统由热传感器、电加热器组成,可实现试验介质的恒温控制,用以模拟管杆工作的温度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摩擦传感器读取正压力和摩擦力,计算出管杆试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在设定摩擦长度内的磨损量,用于评定材料的摩擦性能。
1、实现了管杆试件摩擦磨损温度、介质环境的准确模拟,更贴合油管和抽油杆往复运动的偏磨腐蚀工况,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性;
2、电机自动换向,有效保证了往复运动的平稳性和行程控制的准确性,试验结果精度高,能够满足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定量评价要求。
3、能够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两组试件进行耐磨对比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试验箱1、油管夹持部件2、试件夹持部件3、导轨4、滑动部件5、加载系统6、摩擦力传感器7、轴承8、介质循环系统9、齿轮10、传动轴11、电机12、温控系统13。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0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剪刀剪切力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气门高温疲劳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