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配重的静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5417.3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霜林;李铮;肖军;张明金;陈曦;陈昆萍;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霜林;李铮;肖军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配重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基桩与地基承载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非对称配重的静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关于静载测试装置与方法的研究在提高试验效率及安全性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大吨位和超大吨位装置取得如下成果:
(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385480.2,介绍了一种桩基静载试验装置,通过设计压桩配重块的形状使得压桩配重块之间的落放位置固定,使得整个压桩结构重心在千斤顶处,解决了堆载法大量堆载的平衡点问题,令压重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所提高。该装置配重块为异形结构,需要特殊定制,成本增加,影响其推广应用。
(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395741.X,介绍了一种超大吨们静载试验装置,可完成30000kN~50000kN级别的超大吨位静载试验。该装置包括压重平台组件、用于支撑该压重平台组件的支撑组件以及设于压重平台组件下方的桩帽和载荷施加及测量组件,其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工期长。
(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12888.6,介绍了一种复合堆载试验方法,采用堆载重块做压重平台支座,并与压重平台机械地连成一个整体。支座的堆载重块也成为静载试验的荷重,减少了压重平台上的荷重并降低了整体荷重的重心高度,提高了压重平台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该方法总配重并未减少,压重平台支座与压重平台的机械连接会增加试验时间和成本。
岩土工程基桩与地基承载力静载测试由于其配重大(数十吨到数千吨,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测试时间及成本主要由堆载配重控制。而传统静载测试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有配重方式均为对称配重,即设计荷载与配重荷载相等(理想状态无荷载耗损),测试难度及成本随设计荷载增加而提高;
2、配重吨位较大的静载测试易受各种限制(如压重平台主梁承载力、场地条件、安全性等方面限制),现场无法实施或实施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
3、压重平台支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压重平台容易倾斜甚至倒塌,轻则测试失败,重则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4、堆载重心高,装置整体稳定性差,可靠度低;
5、配重较大时堆载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测试进度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非对称配重的静载测试装置,该装置以配重荷载远小于设计荷载的非对称原理为核心,可在满足测试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减小静载配重、降低成本、加快进度、增加工程安全性,尤其针对现有技术条件下不易实施的大吨位或超大吨位静载测试,得以高效、安全完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非对称配重的静载测试装置,包括主机架及安装在主机架上的反力放大装置和辅助装置,
所述主机架包括构成矩形框架的四根冠梁,冠梁下端面设有四根支撑立柱;所述冠梁构成的矩形框架中心设有千斤顶限位环,千斤顶限位环通过千斤顶限位环连接杆连接在两根较长的冠梁之间;
所述反力放大装置包括压力输入板、前拉杆、前杠杆、后拉杆、后杠杆、压杆、压力输出板及支柱,所述支柱设置为四根且两两对称设置在两根较短的冠梁下端面,两根较短的冠梁下部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前杠杆和后杠杆,支柱上部与前杠杆的支点铰接,支柱下部与后杠杆的支点铰接,前杠杆长臂端与前拉杆铰接,前杠杆短臂端与后拉杆铰接,后杠杆长臂端与后拉杆铰接,后杠杆短臂端与压杆铰接,压力输入板的两端分别与前拉杆连接,压力输出板两端分别与压杆连接,反力放大装置采用支柱作为前、后杠杆支点的支撑;
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千斤顶、测力计、传力敦、桩帽或承压板、基准梁和位移计,其中,桩帽用于基桩静载试验,承压板用于地基静载试验,所述千斤顶底部放置在压力输入板上端面,千斤顶由千斤顶限位环套住,千斤顶顶部与冠梁顶部齐平,传力敦设置在承压板或桩帽上端面,测力计安放在压力输出板和传力敦之间,基准梁安放于地面,位移计的基座架设于基准梁上,位移计的指针安放于承压板或桩帽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安放桩帽(基桩静载试验)或承压板(地基静载试验),在其中心位置放置传力敦及测力计;
进一步,安装基准梁和位移计;
进一步,安放主机架及反力放大装置,并将压力输出板中心与传力敦中心对齐;
进一步,将千斤顶放入千斤顶限位环,并将千斤顶底部中心与压力输入板中心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霜林;李铮;肖军,未经周霜林;李铮;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5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河道中淤泥清理前打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