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分式双联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8179.1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水博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2 | 分类号: | F16L43/02;F16L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分 式双联管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排水,供气等管道连接件结构的改进,具体是涉及到双联内弯和双联三通等双联管件的结构改进,籍此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水电安装效率和质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连体式双联管件,是将两个形状、功能相同的管件按一定距离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相对连接起来,用以满足在安装过程中要求两个相同管件之间的间距相对固定的情况,比如将两个内丝弯头按混合阀标准间距25厘米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连接,如图1所示,这样在需要安装两个相同的内丝弯头时就不用再繁复、刻意地调整他们之间的相对间距位置,使得安装简单,也便于后期安装冷热水混合阀,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准确率。但是,事先将两个管件注塑连接成型后,在热熔安装管道时却带来了诸多不便。
通常,在管道热熔连接时,同时将管材与管件插入熔接器内,按规定时间进行加热(这个过程管材与管件可以且需要自由活动),加热完毕,取出管材与管件,立即对该管材与管件承插连接,在管材与管件连接配合时,如果两者位置(包括角度和深度)不对,可以做少量调整,但扭转角度不得超过5°,连接完毕,必须双手紧握管材与管件,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冷却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松手,继续安装下一段管道。而一般水电工操作是用手持式熔接器分别将各个管件与管材连接,不能同时对两个及以上管件与相应管材同时进行连接,而连体式双联管件的问题是,在连接好一个管件后,另外一个管件由于是连体式相对固定了,不便于上面的热熔操作再次连接(即对热熔角度和深度以及承插移动等调整的需要受到了限制),不仅给管道安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且给热熔连接后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我公司进行研究改进,将连体式双联管件设计成可拆卸的——即将两个管件的连接处设计成方便拆分的卡扣结构,在热熔连接时将双联管件分开,便于水电工操作,将两个分开的双联管件热熔连接以后再通过卡扣连在一起,保证了两个管件的间距及相对位置,这样既保证了原有安装冷热水混合阀时的间距要求,也给管道热熔连接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水电工的安装效率及质量安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拆分式双联管件,所述双联管件具有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该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以一连接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由连接体A和连接体B构成,该连接体A一端与该第一管件相连,该连接体B一端与该第二管件相连,连接体A未与所述第一管件相连的一端以及连接体B未与该第二管件相连的一端构成相对扣合结构。
优选的,该扣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体A未与所述第一管件相连一端的卡槽或者卡扣,以及相应设置在连接体B未与所述第二管件相连一端的卡扣或者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槽内设置至少一个凹沟,所述卡扣相对各凹沟位置对应设置一凸棱,该凸棱嵌入该凹沟中,避免该卡扣与该卡槽扣合后产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连体式双联管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扣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加以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式双联管件,通常被用于混合阀,其具有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该两个管件通常均为内丝弯头或内丝三通或者其他管件,但也可以一个为内丝弯头,另一个则是内丝三通或其他管件,该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以一连接体相连,由该连接体可确定该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的间距。该连接体由连接体A3和连接体B4两部分构成,该连接体A3一端与该第一管件1相连,该连接体B4一端与该第二管件2相连,连接体A3未与第一管件1相连的一端以及连接体B4未与该第二管件2相连的一端构成相对扣合结构。此处连接体A3一端与该第一管件1相连以及该连接体B4一端与该第二管件2相连,仅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以及公众阅读的方便而为,并非是对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的限制,公众应该可以理解,该连接体A3一端也可与该第二管件2相连,这是该连接体B4一端则与该第一管件1相连,同样的,连接体A3未与第二管件2相连的一端以及连接体B4未与该第一管件1相连的一端构成相对扣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水博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水博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8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分段式排气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卡箍便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