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悬挂减震胶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2174.6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琴忠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364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减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前悬挂减震胶套。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于路面不平给车架或车身造成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提高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现有的汽车前悬挂系统中,下摆臂的一端通过摆臂后座与前副车架连接,摆臂后座内设置有下摆臂胶套。现有的下摆臂胶套结构如图1所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因为下摆臂胶套的承载能力差,致使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下摆臂胶套的逐渐老旧,缝隙处和凹槽处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发生断裂,导致遇到颠簸路面时车前部下面就会发出异响、方向震动感强,甚至会导致方向跑偏,不仅会给驾驶人造成困扰,使其对行车安全产生疑虑,还可能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而且下摆臂胶套在摆臂后座中卡的非常紧,很难取出来,一旦发生断裂,更换时会很困难,所以很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下摆臂胶套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悬挂减震胶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下摆臂胶套承载能力差,致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悬挂减震胶套,包括:减震胶套本体,所述减震胶套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减震胶套本体用于套设于下摆臂胶套上,以增加下摆臂胶套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所述减震胶套本体的边缘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减震胶套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减震胶套本体的直径为5.1cm~5.3cm。
进一步,所述减震胶套本体的最大厚度为1cm~2.5cm。
进一步,所述定位孔为圆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3cm~3.5cm。
进一步,所述定位孔为沉孔,所述沉孔包括通孔和与所述通孔同轴线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沉头孔用于套设于下摆臂胶套的内圈上。
进一步,所述沉头孔的直径为3cm~3.5c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8cm~2.5cm。
进一步,所述沉头孔的深度为0.1cm~0.5cm。
进一步,所述前悬挂减震胶套的材质为聚氯丙烯或聚氨酯或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悬挂减震胶套,包括:减震胶套本体,减震胶套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孔,减震胶套本体用于套设于下摆臂胶套上,以缓冲下摆臂胶套受到的力。将减震胶套本体通过定位孔套设于摆臂后座内的下摆臂胶套上,弥补了下摆臂胶套承载能力差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了使用过程中,下摆臂胶套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下摆臂胶套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挂减震胶套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前悬挂减震胶套的主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前悬挂减震胶套在使用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减震胶套本体20-定位孔
210-通孔220-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琴忠,未经郭琴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2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暖风机风门操纵机构力臂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胎冠结构的农用车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