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4552.2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权 |
主分类号: | H03K17/28 | 分类号: | H03K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699 重庆市彭***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工作 定时 控制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时电路,尤其是一种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定时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定时工具,在钟表诞生发展成熟之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全新的计时工具来改进定时器,以此达到准确控制时间的目的。定时器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使相当多需要人控制时间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人们甚至将定时器用在了军事方面,制成了定时炸弹,定时雷管。现在的不少家用电器都安装了定时器来控制开关或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定时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也使用频繁,现有的定时器种类较多,主要有接通延时型定时器、断开延时型定时器、保持型接通延时定时器以及脉冲型定时器,现目前的工业用定时器是指输入信号进入后,设备可以按预先设定的时间发送输出信号的控制设备。但是,现目前的定位器在控制电路方面普遍不交简单,精度较差,而且故障率相对较高,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定时器设备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控制精度的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68HC12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所述芯片IC的第四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阻R7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七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K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九引脚和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芯片IC的第六引脚,所述芯片IC的第五引脚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继电器K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源输出端VDD,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源输入端VCC。
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2N3055,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3439。
优化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型号为2EF302。
优化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761。
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3,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007,二极管D4的型号为1N5398,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540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定时器的控制精度,采用芯片IC作为控制核心,能够精确的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保障定时的准确度。
2、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循环定时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对工业上自动化生产有极大的使用价值。
3、成本较低,故障率也降低,可靠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权,未经徐永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54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