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5177.X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7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鹏;杨校辉;周勇;郭楠;冉国良;师占宾;李安民;蔡文宵;马金莲;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S10/20;H02S20/2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防护 一体化 隧道 供电系统 | ||
1.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包括有隧道洞口边坡(1)和隧道本体、边坡防护结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变电站(10)、直流或交流负载、直流智能充电器(14)或交流智能充电器(15)、公共电网(17)、智能控制器(18)、储能电池(19)、光伏逆变器(20);直流或交流负载包括:电灯(12)、摄像头(13)、LED显示屏(16),其特征在于:框架预应力锚杆防护结构由横梁(3)、立柱(4)、锚杆(5)、锚头(6)组成,待防护结构施工完成后,按照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的尺寸在横梁(3)或立柱(4)上钻孔设置钢支撑(7),钢支撑(7)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二者采用高强螺栓进行快速连接,若干块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之间通过导线(9)进行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的输出导线(9)连接到智能控制器(18)的输入端,输出端与直流负载、储能电池(19)和光伏逆变器(20)的输入端连接,光伏逆变器(20)的输出端与交流负载和公共电网(17)连接,其中智能控制器(18)、储能电池(19)、光伏逆变器(20)设置于变电站(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坡面防护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坡体加固采用框架预应力锚索结构,或者土钉墙结构,或者复合土钉墙结构,或者抗滑桩,或者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或者抗滑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与坡面防护结构连接的钢支撑(7)采用预埋式,或者钻孔植入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与坡面防护结构的连接钢支撑(7)上安装电池板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器(18)能够控制太阳能负载系统的工作状态、对储能电池(19)进行保护,在给负载供电过程中,智能控制器(18)能够控制太阳能电能与公共电网(17)互补,即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所发的电能自动优先地供给隧道内不同的用电设备,多余的太阳能电能由储能电池(19)蓄存备用,储能电池(19)充电完成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发出的电能将由光伏逆变器(20)直接转换为市电并入公共电网(17),供给有需求的用户,若太阳能电力不够,系统可自动转为用公用电网(17)或储能电池(19)经交流智能充电器(15)为隧道(2)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线(9)、直流智能充电器(14)或交流智能充电器(15)、智能控制器(18)和光伏逆变器(20)均内置于变电站(10)或隧道结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洞口环境条件无法施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基础的隧道(2),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安装在隧道口外遮阳棚上方或隧道口外建筑物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751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