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93987.8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樊敬涛;李涛;李超;任志成;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测量 孔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层测量孔洞封闭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和特高层建筑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的轴线尺寸准确无误,一般都采用在楼面预留孔洞,然后透过预留孔洞,使用铅垂仪将设置在一层(±0.00)的基准轴线逐层往上引投。
在楼面设置孔洞,根据施工单位的习惯不同,有的设置φ150mm圆孔,有的设置200×200mm方形孔洞,无论是圆形,还是方形孔洞,由于洞口尺寸较大,若不对其进行封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如人的脚容易掉入孔洞中或者从洞口掉下物体,使下层的施工人员受到物体打击等伤害。
一般情况下对此进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孔洞上放一块木板,进行临时性封闭,等到需要测量时,将此木板移开,测量完成后,再将木板还原。但平时施工时,有可能无意中碰到木板,致使木板移位,使测量孔洞显露,从而留下安全事故隐患,另外木板容易开裂、破损,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该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可以被固定,不会产生平移,同时又可以翻动,测量时又可翻开,且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封板,还包括横截面成直角且利用紧固件紧固在混凝土楼板上的连接件,所述的封板利用铰链铰接在连接件上以实现翻开和关闭动作,所述的封板包括厚木板和外包在厚木板中上部的钢质外覆盖件,且所述的厚木板的底部嵌装有多根成排排布的弹性条,所述的弹性条的底部向下凸出厚木板的底部。
所述的弹性条为长条状的橡胶条,橡胶条成本低但又具有良好的弹性,非常适合作为封板的减震、缓冲材料使用。
所述的铰链的第一页板与连接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铰链的第二页板与钢质外覆盖件的顶壁连接,连接稳定、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通过铰接的方式将封板铰接在连接件上后,加上连接件本身又紧固在混凝土楼板上,这样封板便可自由翻开和关闭,且在翻开时不会发生平移。另外封板在厚木板的基础上还外包有钢质外覆盖件,可有效增加厚木板的整体强度,延长封板的使用寿命,而厚木板底部弹性条的设置,在封板关闭瞬间,可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使用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图中所示:1封板,1.1厚木板,1.2钢质外覆盖件,2连接件,3铰链,3.1第一页板,3.2第二页板,4弹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包括封板1,还包括横截面成直角且利用紧固件紧固在混凝土楼板上的连接件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选用角钢制作而成。
所述的封板1利用铰链3铰接在连接件2上以实现翻开和关闭动作。所述的封板1包括厚木板1.1和外包在厚木板1.1中上部的钢质外覆盖件1.2,且所述的厚木板1.1的底部嵌装有多根成排排布的弹性条4,所述的弹性条4的底部向下凸出厚木板1.1的底部。
为实现铰接,所述的铰链3的第一页板3.1与连接件2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铰链3的第二页板3.2与钢质外覆盖件1.2的顶壁连接。封板通过钢质外覆盖件来与铰链连接,相比直接和厚木板连接要牢固得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条4为长条状的橡胶条。而所述的钢质外覆盖件则为不锈钢板经折弯而成的可以外包住厚木板中上部的钢质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测量孔洞封板在测量时,将封板翻开,可露出测量孔洞,测量完成后,将封板翻转还原,又可将洞口封闭。加上连接件采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所以一般情况下,该封板即使在受到了碰撞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位移,且封板可拆装,可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939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