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运输车的车厢箱体及工程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80061.X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强 |
主分类号: | B62D33/04 | 分类号: | B62D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81640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运输车 车厢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工程运输车的车厢箱体及工程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对各种工程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工程运输车一直是常见的工程运输机械,其承担着运输各种原料、工具的任务。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载重量很大的渣土运输车,但是这种渣土运输车的耗油量惊人,运输成本很高,在运输工具等并不很重的物品时过于浪费。同时这种渣土运输车大多不适于采用叉车等机械装载工作。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普通的箱式工程运输车来运输工具等重量不高但易损的物品。现有的箱式工程运输车具有密闭的箱体,且在箱体后补设有可以开合的门。有些是采用左右两扇可开合的门,有些是采用门底部通过转轴连接箱体并通过电动开合。但是在工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有些工具等物品通常尺寸比较特殊,可能会超高或超长,这样会导致利用叉车来装载时非常容易损坏。这是由于这些工具大多需要采用叉车来进行装载,由于箱体只能从后部的门打开,而叉车操作员只能通过经验或是目测来确定工具是否将工具准确装载进箱体内,一旦出现失误(例如工具尺寸过大,或是叉车将工具抬起过高)都会导致工具撞在箱体顶壁边沿造成损坏;有时可能会损坏叉车甚至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便于装载且能否防止因失误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工程运输车的车厢箱体,包括底壁和设置底壁上的左右侧壁、前侧壁、由两扇可开合的后车门形成的后壁;还包括可开合的顶壁;其中所述顶壁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前侧壁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前侧壁转动,且所述顶壁的四周边沿设有密封条;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顶壁相对于转轴开合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油缸,所述油缸设有液压升降杆,且所述液压升降杆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以驱动所述顶壁相对于转轴转动开合;由两扇可开合的后车门形成的后壁的顶部的形状与所述所述顶壁的另一端相适配以在所述车门关闭且顶壁降下时支撑所述顶壁,且所述左右侧壁的顶部形状与所述所述顶壁的左右两端相适配以在所述顶壁降下时支撑所述顶壁。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条液压升降杆,且所述两条液压升降杆分别固定在所述顶壁的两侧边沿处。
其中,所述可开合的车门的外侧边沿设有延伸出车门的固定轴,且所述左右侧壁的对应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车门的卡扣。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工程运输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后部设有如前任一项所述的车厢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运输车的车厢箱体及工程运输车,其车厢箱体具有可开合的顶壁,这样就可以在装载货物时先打开顶壁,即便于装载也能防止损坏被装载物品。而在装载结束后又可以关闭顶壁。同时采用两扇顶壁的结构又能够在打开时节省顶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厢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厢箱体的顶壁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工程运输车的车厢箱体,包括底壁和设置底壁上的左右侧壁1、前侧壁、由两扇可开合的后车门形成的后壁3;还包括可开合的顶壁2;其中所述顶壁的一端通过转轴21固定在前侧壁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前侧壁转动,且所述顶壁2的四周边沿设有密封条;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顶壁2相对于转轴21开合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油缸,所述油缸设有液压升降杆4,且所述液压升降杆4的顶部通过转轴5固定在所述顶壁2上以驱动所述顶壁2相对于转轴21转动开合;由两扇可开合的后车门形成的后壁3的顶部的形状与所述所述顶壁的另一端相适配以在所述车门关闭且顶壁3降下时支撑所述顶壁3。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条液压升降杆4,且所述两条液压升降杆4分别固定在所述顶壁2的两侧边沿处。
为了提高顶壁的结构强度,所述顶壁上设有至少两条平行延伸的加强筋;且在所述液压升降杆与顶壁固定的位置至少设有一条加强筋。由于受力点是在顶壁两侧,这样通过加强筋的方式可以防止顶壁受力不均匀引起变形。
其中,顶壁与后壁连接处设有位置传感器。这样可以便于操作人员获知顶壁是否已经完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强,未经魏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80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观光车双层隔热顶棚
- 下一篇:一种全智能自行车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