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粒结构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73003.1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4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00 | 分类号: | G09B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三维立体桥粒结构模型。
背景技术
桥粒(desmosome)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锚定连接方式,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其形态特征是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独特的盘状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相连,另一侧与黏附性蛋白质相连,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纽扣样结构,将相邻细胞锚接在一起。从桥粒结构上看,一个细胞内的中间丝与相邻细胞内的中间丝通过桥粒相互作用,将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增强了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机械强度。桥粒存在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管等处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之间和心肌中。
在现有教学领域,一般采用图片来辅助教学讲解,但由于图片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展示桥粒的生物学结构特征及演示桥粒每个部位的作用原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可拆卸安装的三维立体桥粒结构模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桥粒结构模型,包括两块互为镜像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的面向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腔、第二凹腔,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圆盘状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形状相同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多根线状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多根线状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棒。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方形的可移动开口,可将移动开口移开,方便对连接棒的拆装及在教学使用中,方便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棒两端膨大形成球形的凸起,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嵌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光镜下的桥粒呈棘刺状,是细胞膜上直径约为0.5微米的圆形区域。在切面上可以看到二个相连的细胞膜之间有相距20—25毫微米严格平行的细胞间隙。细胞膜下为厚达10—20毫微米的电子密度很高的附着板(胞质蛋白斑块),朝向附着板有微丝(细胞骨架微丝,角蛋白)靠近,它们呈环线反回到细胞质内。在细胞间存在着电子密度稍高一些的黏附分子(黏着蛋白),它们有时集中成板状在中央部位,将间隙等分为二。
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代表桥粒的细胞膜;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代表胞质蛋白斑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代表细胞骨架微丝;连接棒代表黏附蛋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采用拆装式三维立体结构,能生动地展现出桥粒的生物结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桥粒的记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连接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桥粒结构模型,包括两块互为镜像的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相对的面向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腔、第二凹腔,第一本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圆盘状的第一连接片3,第二本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片3形状相同的第二连接片4,第一连接片3上设置有多根线状的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片4上设置有多根线状的第二连接杆6,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棒7。
连接棒7两端膨大形成球形的凸起,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第一连接片3嵌设在第一本体1上。第一连接片3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一本体1上。第一连接片3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5相配合的第一卡口,第二连接片4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杆6相配合的卡口。
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上设置有方形的可移动开口,可将移动开口移开,方便连接棒7的拆装及在教学使用中,方便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时,根据讲解需要,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代表桥粒的细胞膜,第一连接片3、第二连接片4代表胞质蛋白斑块,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代表细胞骨架微丝,连接棒7代表黏附蛋白,从而进行教学讲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73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展板
- 下一篇:一种数学作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