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79518.2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4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素萍 |
主分类号: | A23L3/28 | 分类号: | A23L3/28;A23L3/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食品 杀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具体为一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很多细菌都可以成为病原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等疾病。对于植物,部分细菌也会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等情况发生。因此,对于被细菌污染了的液体需要进行深度的杀菌消毒处理,传统的杀菌消毒方法主要是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甲醛薰蒸法及诺福薰蒸法,但这些方法存在消毒不彻底,存在二次污染及耗能高等缺陷。同时,有机污染物也是液体中重要的污染因素。在一些液体食品加工厂的消毒设备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大型完善的杀菌设备过于昂贵,因此一些小型的液体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杀菌加工过程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液体食品杀菌效果不明显的缺陷,提供一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包括液体食品盒、第一杀菌箱、真空罐和第二杀菌箱,所述液体食品盒的底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机箱内部的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水泵的另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与第一杀菌箱内部的第一盘管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中部设有第一紫外线灯板,所述第一盘管一端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真空罐的上部连接,所述真空罐的上端设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真空管与真空罐连接,所述真空泵的一侧连接有出气口,所述真空罐的内部设有压力感应器,所述真空罐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杀菌箱内部的第二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盘管的中部设第二紫外线灯板,所述第三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与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罐为双层罐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为回形透明管道,第一盘管的一侧与第一杀菌箱的内壁贴合,第二盘管的一侧与第二杀菌箱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紫外线灯板的宽度与第一盘管的宽度相同,第二紫外线灯板的宽度与第二盘管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和压力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与真空泵、水泵、第一紫外线灯板和第二紫外线灯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通过液体食品流经回形的盘管,利用紫外线灯板充分对盘管内的液体食品照射杀菌,然后进行真空杀菌处理,最后再次利用紫外线照射杀菌,多次的杀菌机制,确保食品的安全,保证食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液体食品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体食品盒;2、第一管道;3、第一机箱;4、水泵;5、控制面板;6、控制器;7、第一紫外线灯板;8、盘管;9、第一杀菌箱;10、第一阀门;11、第二管道;12、真空罐;13、第二阀门;14、第三管道;15、第四管道;16、第三阀门;17、第二杀菌箱;18、出气口;19、真空管;20、真空泵;21、第二机箱;22、压力感应器;23、第二盘管;24、第二紫外线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素萍,未经王素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79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茶
- 下一篇:一种绿茶酵素纤体梅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