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利投取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17083.3 | 申请日: | 2016-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9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露丹;徐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9/122 | 分类号: | A47G29/1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利 投取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公共设施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便利投取箱。
技术背景
投取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接收通讯信件的装置,通常邮递员将信件投入此箱中,再由业主从投取箱中取回自己的信报。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区为保证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在单元楼下安有防盗安全单元楼门,而投取箱(如信箱、报箱、奶箱……)都设置在单元楼门外,业主取信报需走出单元楼门,这样极其不方便;如果将投取箱设置在单元楼门内,投递员将无法进入单元门投递信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利投取箱,以解决现有投取箱不能满足业主与投递员双重需求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在复合墙体上的便利投取箱,包括至少一组投取箱单元,每组投取箱单元包括信报箱、机械装置、滑道和挡板,信报箱安装在复合墙体里侧,信报箱通过机械装置连接滑道,机械装置和滑道安装在复合墙体内,挡板安装在复合墙体外侧,并与滑道连接;所述的复合墙体内信报箱与挡板之间为空腔结构。
所述的机械装置包括轨道块、弹簧、滑杆、卡条、卡头、机械挡板和卡托;道块上设置弹簧、滑杆和卡条,卡头固定在卡条端部,卡托安装在卡条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滑道一端相对于地面成300-600角与挡板相接,另一端与机械装置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复合墙体右侧有卡槽、卡座、滑道槽和挡板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机械装置(2)材质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投取箱可以设置在小区、学校、 办公写字楼等地,实现了信报的 24 小时随时全自取,避免了现有信报投递和签收中的诸多限制与不便,使得信报的投递与接收更加便捷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便利投取箱墙体侧面图;
图2所示为机械装置;
图3所示为机械装置侧面图;
图4所示为复合墙体侧面图;
图5所示为复合墙体剖面图;
图6所示为投信口;
图7所示为取信口;
图中:1信报箱、2机械装置、3滑道、4复合墙体、5挡板、6轨道块、7弹簧、8滑杆、9卡条、10卡头、11机械挡板、12卡托、13卡槽、14卡座、15滑道槽、16挡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装在复合墙体上的便利投取箱,包括至少一组投取箱单元,每组投取箱单元包括信报箱1、机械装置2、滑道3和挡板5;信报箱1安装在复合墙体4里侧,信报箱1通过机械装置2连接滑道3,机械装置2和滑道3安装在复合墙体4内,挡板5安装在复合墙体4外侧,并与滑道3连接;所述的复合墙体4内信报箱1与挡板5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的机械装置2包括轨道块6、弹簧7、滑杆8、卡条9、卡头10、机械挡板11和卡托11;滑道块6上设置弹簧7、滑杆8和卡条9,卡头10固定在卡条9端部,卡托12安装在卡条上。
所述的滑道3一端相对于地面成300-600角与挡板5相接,另一端与机械装置2相连。
所述的复合墙体4右侧有卡槽13、卡座14、滑道槽15和挡板槽16。
所述的机械装置2选材为不锈钢。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投递物品过程:(其中a6、a7、a8均为5cm高)
一过程:投递员将方形复合墙体4向内推,墙体沿着滑道3向A1(a取值在30 0-600之间,tanα=投取箱高度/复合墙体与投取箱之间的距离)方向滑动,滑到B点时,复合墙体4轨道块6相碰,(此时卡条9插入卡槽13内)并推动轨道块6及下方连接的卡条9和卡头10一同沿滑道3向A1方向滑动,此时弹簧7(弹簧上、下端分别穿孔挂接于投取箱和机械装置上)被压缩,滑杆C轴插在箱子侧面,滑杆8只能以C点为圆心转动,滑杆D轴沿3cm高向A2方向滑动,因E处有高差,固不会向a5斜坡轨道滑动,滑动过程中,滑杆D轴在F点从3cm高a1轨道落入2cm高a2轨道,到达G弯钩处停住,投递员无法再向内推动复合墙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17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