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低压铸造炉防凝结升料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97340.9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2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翔盟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低压 铸造 凝结 升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炉,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造炉的升料管,具体是防止金属熔液凝结的升料管。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法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适用于铝合金是1917年在法国,1924年在德国提出的申请,但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为商业的目的而开始生产是在二战以后的1945年,由英国的路易斯先生创立了阿鲁马斯库公司,开始生产雨水管道、啤酒容器等。在那以后的五十年代里,奥地利和德国开始生产气缸头。
1958年美国的泽讷拉路默它斯在小型汽车的发动机零件上(气缸头、箱体、齿轮箱)大量运用了铝合金铸件,并采用了低压铸造法。这件事对至今仍广泛采用的低压铸造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推动,特别是在全世界的汽车工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低压铸造法被介绍进我国是1957年左右,但真正引起业界的注意,开始进行各种研究、引进设备是从1960年左右开始的。但是这种打破了以往常识的划时代的工艺方法,几乎没有冒口,与已经作为一种"技术"确立起来的重力金型铸造的技术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难度,因此业界的反应比较冷淡。
在这种状况下,1961年的轻型汽车用空冷气缸头的生产成为低压铸造法在我国实用化的开端。以后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克服了多个技术难题后,利用低压铸造法所具有的材料利用率高、容易实现注汤自动化等优点,以汽车部件为中心,逐步确立了轻合金铸件的主要铸造法的牢固地位。在铝合金铸件的生产量中,低压铸造品已占了大约50%,并以其巨大的生产量和优良的品质而著称于世。产品扩大到汽车相关部件,如气缸头、气缸体、刹车鼓、离合器罩、轮毂、进气岐管等。特别是1970年以后大量应用在轮毂上,并且随着汽车轻量化和提高性能等要求,在以往从未有过的复杂内部品质和机械性质的严格要求下,气缸头、气缸体上的使用也逐渐增加。
目前,低压铸造法已广泛运用到铸造领域中,现有的铸造设备,包含炉体,炉体上设有炉口,炉口设置有升液管,炉体内有金属液。当进行铸造时,升液管上端连接铸造模具,从 炉体内加压,将金属液通过升液管输到铸造模具中,然后进行冷却。在铸造过程中,升液管内金属液往往很快冷却,当铸造模具中的金属液凝固时会产生收缩,而当升液管内金属液的冷却速度过快时,就会发生无法良好地补缩,产生铸造不良。
现有的技术多是在升料管外部增加升温、保温装置,保证金属熔液不冷凝,但这种方式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和投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炉体自身热量维持升料管内金属熔液不凝结的低压铸造炉防凝结升料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金属低压铸造炉防凝结升料管,包括一个炉体,炉体带有一个进气管,顶端有一升料管,该升料管一下部插入炉体内,上部伸出炉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顶端有一箱体,该箱体包裹升料管位于炉体外的上部,箱体与升料管之间有一空腔,炉体带有第一循环气管连通箱体的底端和炉体顶部炉腔,所述箱体的顶端带有第二循环气管用于将第一循环气管的进气排出箱体外,所述第二循环气管与炉体的顶端连通,所述升料管的上部为一真空管。
通过在升料管外设置箱体,将炉体内的热气体导入箱体内。炉体内的气体由于与熔融液体接触,处于高温状态。且气体的热对流相对液体更快,当箱体内的气体温度下降,能够快速的预炉体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和对流,从而保持升料管内的物料维持在液体状态。利用炉体本身的热量保持升料管的温度,不需要额外增加保温设备,这就节省了额外的投入,且结构简单,效果优良。
优选的,所述箱体为半球形,底边固定于炉体顶端外表面上。锥台形能够促进热空气快速向上流动,加速热对流,保持升料管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气管有两根,且进气方向与箱体的底面平行,同时第一循环进气管的轴线不与箱体的轴线相交。气体在箱体内形成旋流,能够让温度在箱体内更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管的外表面上有金属凸起。金属的热熔更高,能够对真空管的外表面进行长时间的保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翔盟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翔盟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97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换性强的新型模具结构
- 下一篇:安全性高的镁合金低压铸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