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垫及具有其的密封组件和穿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04164.7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峰;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垫 具有 密封 组件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垫、及具有该密封垫的密封组件和穿刺器。
背景技术
在腹腔检查、腹腔手术及其他微创或外科手术中,穿刺器是必不可少的手术器械。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腹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腹腔镜或其他手术器械(如内窥镜、剪刀、吻合器、导丝、导管、滤器、支架等)进入腹腔内,并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以控制手术所需的气腹,以便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在微创腹腔镜医疗手术开始时,医生一般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端的顶点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套管穿过患者腹部皮层。穿刺完成后,将穿刺器的穿刺芯杆拔出,从而穿刺套管成为手术器械进入患者腹腔以及向患者腹腔灌气的通道。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手术器械进入患者腹腔以及向患者腹腔灌气时发生漏气,需要在穿刺器中设置密封装置。现有穿刺器的密封装置包括阻气阀以及四片密封垫,任一密封垫具有密封垫本体a以及安装边b,其中安装边b具有“V”形缺口,该“V”形缺口的轮廓线设置为两条相交的直线,如此,当上述形状的四片密封垫层叠在一起时,虽然能够实现密封的目的,但是,穿刺芯杆相对穿刺套管运动时,密封组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不利于穿刺芯杆的插入和拔出。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密封垫、及具有该密封垫的密封组件和穿刺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垫,其包括:密封垫本体以及安装边;
所述密封垫本体为伞形,所述密封垫本体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具有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以及第三轮廓线,所述第一轮廓线为内凹的曲线,所述第一轮廓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上,所述第一轮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廓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轮廓线为外凸的曲线,所述第二轮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轮廓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轮廓线为直线,所述第三轮廓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上;
所述安装边位于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第一轮廓线一端与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第一轮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廓线的一端相切,所述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呈“S”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第二轮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轮廓线的一端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第三轮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相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线具有圆心,所述圆心与所述第一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之间的连接点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点相重合或不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密封垫本体还具有加厚区域,所述加厚区域位于所述密封垫本体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安装边与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边自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边缘一体延伸而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的改进,所述安装边上设置至少两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在所述安装边上等间距间隔排列。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密封组件,其具有若干层叠错位设置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如上所述的密封垫。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刺器,其具有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通过优化缺口的轮廓线,减小了穿刺芯杆相对穿刺套管运动时,密封垫与穿刺芯杆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穿刺芯杆的插入与拔出,方便了医生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密封垫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密封垫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04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