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28848.0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8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江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松林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A61B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张利杰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器 呼气 吸气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患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传统的雾化器,需要患者通过佩戴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将雾化的药液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在吸入呼吸道和肺部的过程中,患者无论呼气还是吸气,雾化的药液均从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处喷出。实际上,只有在吸气的时候,这些药液才能被吸入呼吸道,而患者在呼气时的,喷出的雾化药液并不能被人体吸收。在呼气时的雾化药液会凝结残留在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的内壁,或者直接飞逸到周围空气中,从而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同时,患者在呼气时,由于药液持续在雾化,阻挡了呼气的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出,从而造成患者在吸气时,被动的吸入了废气。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可通过感测呼气和吸气控制雾化器雾化的开和关,进而避免药液的浪费及空气污染。
一种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包括雾化器本体、药杯及送雾管,所述雾化器本体内设有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主控单元和根据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的雾化片驱动单元,所述药杯内置用以探测其内储存的药物密度的密度仪探针,所述主控单元内预先设置不同雾化处方方案下的药物体积配比对应的药物密度,所述送雾管内设有用以感测气流峰值所产生的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所述送雾管内还设有根据所述雾化片驱动单元的开启或关闭以相应的雾化速率间歇性的进行出雾工作的雾化片和出雾管。
优选地,所述药杯安装在雾化器本体上,所述雾化器本体上延伸出送雾管。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本体还包括用以接收雾化片驱动单元的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开启时间大于10分钟的工作次数、开启时间大于10分钟内的总雾化量及药物密度的数据通讯单元和用以经由无线网络发送设备编码信息、单位时间雾化频率及药物名称和剂量信息到云 端服务器的SIM卡通讯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本体上还设有用以指示工作状态的工作指示灯、用以通电的电源开关及用以显示药杯内的药物名称和剂量的液晶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和雾化片呈环形,所述压力传感器环绕叠加在所述雾化片的外围并垂直正对患者呼气的方向,所述出雾管贯通所述送雾管并连接所述药杯。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对应特定的设备编码信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通过在所述送雾管内设有用以感测气流峰值所产生的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所述雾化器本体内设有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主控单元和根据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的雾化片驱动单元,所述送雾管内还设有根据所述雾化片驱动单元的开启或关闭以相应的雾化速率间歇性的进行出雾工作的雾化片和出雾管,可通过感测呼气和吸气控制雾化器雾化的开和关,进而避免药液的浪费及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送雾管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雾化器本体的内部线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雾化器呼气吸气控制装置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雾化器本体110、一药杯120及一送雾管130。所述药杯120安装在雾化器本体110上。所述雾化器本体110上延伸出送雾管130。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述雾化器本体110内设有一主控单元111、一雾化片驱动单元112、一数据通讯单元113及一SIM卡通讯控制单元114。所述SIM卡通讯控制单元114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一云端服务器200。所述雾化器本体110上还设有若干工作指示灯115、一电源开关116及一液晶显示屏1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松林,未经江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28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