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互联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35183.6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1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华;张屹东;张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华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苏一帜 |
地址: | 221611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互联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互联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现代化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压力,为了缓减交通拥堵压力的问题,通常会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采用大量的公共交通设备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汽车交通系统,比如:公交车和出租车等,以及轨道交通系统,比如:地铁和轻轨等。
相对于出租车和私人汽车,公交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的人均能耗较低,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节能型的车辆设备。但是,不论是汽车交通系统还是轨道交通系统也都存在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程度大的问题。
举例来说,公交车由于其载重和客运量的要求,一般都会配置包括大功率的发动机和较大容量的油箱在内的动力装置,使得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多驱动力用于负担动力装置,因此不论公交车辆的节能技术如何改进,往往需要将70%左右的运输动能消耗在车辆自重上;并且每到一站都会存在一次减速停止-发动加速的过程,这无疑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由于公交车的体积较大,往往需要开辟额外的通道,这无疑占用了道路面积,间接地造成了交通拥堵,而处于交通拥堵的其他车辆则又会增加能源的浪费程度。而轨道交通系统也存在动力机车重量大的问题,实际使用中需要将50%左右的运输动能消耗在机车自重上;并且到站时也需要进行停车-再启动的过程,浪费运输动能,增大能耗,尤其是在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还会间接地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互联网络系统,能够降低运输过程的能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采用环形封闭式运输方式构建城市交通运输互联网络系统(见附图2):其组成包括环形主运输系统、环形换乘系统和环形出入系统(各集运站);
所述环形主运输系统(各环形汽轨车系统):本实施例中包括东、南、西、北环线、中间环线,完成乘客所需的运行任务;所述的东、南、西、北环线作逆时针运行(与中心环线相反),各线结构由环形箱体列车、T型轨道和列车驱动装置构成;
所述环形换乘系统(各联通转接线)包括:本实施例中共五个换乘站,四个三角环形(联通转接、东南联通转接东北、联通转接西北、联通转接西南线)、方环形一个(中心环线)。所述的四个三角换乘线作逆时针运行,中心环线作顺时针运行,各线结构也是由环形箱体列车、T型轨道和列车驱动装置构成,所述换乘系统与所述主运输系统相靠近的一边,与所述主运输系统同向、同速切线运行;
所述环形出入系统(各集运站);本实施例中为50个集运站组成(也可增减),所述集运站包括:环形恒动缓冲对接系统和梯级变速系统;所述集运站分布于各环形铁路线上;所述环形恒动缓冲车为运行在所述缓冲对接系统上的环形箱体列车,所述缓冲对接系统形状为近矩圆形,所述缓冲对接系统与所述主运输系统相靠近的一边,与所述主运输系统同向、同速切线运行;所述梯级变速系统由同心多级环形变速恒运带组成,用于梯级变速;各级圆环形恒运带在各自的轨道上作同心同向差速(呈梯级变化)运行,各级速度是呈梯级变化的,越 接近缓冲对接车部分速度越高,反之越来越低,其最后一级接近或低于人正常行走的速度。
所述缓冲对接车用于与恒动运行的主运输线上的环形箱体列车对接,并向所述环形箱体列车装载乘客和/或物品,和/或接收所述环形箱体列车卸载的乘客和/或物品;
所述环形箱体列车用于搭载乘客和/或物品,所述T型轨道用于支撑所述环形箱体列车,所述列车驱动装置用于为所述环形箱体列车提供牵引动力;
所述环形箱体列车由所述列车驱动装置的牵引,在所述T型轨道上恒动运行。
其中,所述环形箱体列车,由交换平台(1-000)、汽轨车箱体(1-001)、T型动力拉板(1-002)、轨道车轮(1-003)和动力传送带(1-004)组成;
所述T型轨道,由钢轨(2-005)、轨道基础(2-006)和轨道基础架(2-007)组成;
所述列车驱动装置,由驱动机车(3-008)、驱动轮(3-009)、液压顶紧(3-010)和动力机车基础架(3-011)组成;
所述驱动机车(3-008)放置在所述动力机车基础架(3-011)上;所述液压顶紧(3-010)与所述驱动轮(3-009)的底盘接触并施加垂直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华,未经张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35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发动机制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