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车钩结构、车辆防撞梁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44799.X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54 | 分类号: | B60D1/54;B60D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陈庆超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车 结构 车辆 防撞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车钩结构、车辆防撞梁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对拖车钩采用随车工具携带,防撞梁吸能盒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在防撞梁本体上,拖车钩螺套同时焊接在防撞梁本体上,使用时将随车工具拖车钩通过螺接安装在前防撞梁的拖车钩螺套上。拖车钩在车辆无法启动时取出拧紧在前防撞梁总成上,通过与前车后拖车钩连接,起到拖拽作用。
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在防撞梁本体上焊接拖车钩螺套,拖车钩以随车工具形式随车携带,使用时螺接,工序复杂,对拖车钩及螺套螺纹强度要求高,拖车钩随车单独携带易造成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拖车钩结构,该拖车钩结构可以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梁,该车辆防撞梁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撞梁本体上的拖车钩结构,该拖车钩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拖车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防撞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拖车钩结构,包括拖车钩拉环,以及连接在该拖车钩拉环后端的可伸缩结构。
可选地,所述可伸缩结构可以为可伸缩套管,该可伸缩套管包括多个空心管体,该多个空心管体依次相互可伸缩地套接。
可选地,所述拖车钩拉环包括拉环本体和连接在该拉环本体后端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可伸缩地插设于所述可伸缩套管的前端。
可选地,所述多个空心管体的横截面积远离所述拖车钩拉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空心管体的一端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限位挡边,另一端形成有向内凸出的第二限位挡边,在所述可伸缩套管完全伸长时,相邻的所述空心管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相互抵接。
可选地,所述拖车钩拉环的后端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第三限位挡边,在所述可伸缩套管完全伸长时,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与相邻的空心管体前端的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相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车钩结构,所述可伸缩结构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可伸缩结构上接近后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焊接凸台,所述可伸缩结构的后端插入该固定孔中,所述焊接凸台与该固定孔的外端面贴合且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防撞梁。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为前防撞梁,该前防撞梁与前保险杠间隔设置,并且该前保险杠上设置有与所述拖车钩结构对齐的拖车钩堵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该拖车钩时,可以拖拽拖车钩拉环将拖车钩拉出至工作状态,在非使用状态时,该拖车钩可保持收缩状态,既可保证美观,而且不会影响其他零件的使用,小巧且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拖车钩结构固定到防撞梁本体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拖车钩结构完全伸长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拖车钩结构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拖车钩拉环 11 拉环本体
12连接柱 121第三限位挡边
2 可伸缩套管 21 空心管体
211 第一限位挡边 212第二限位挡边
213 焊接凸台 3防撞梁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以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其中在拖车钩中,则是以该拖车钩安装在车辆前防撞梁上的情况定义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安装方式中,其中的方位词需要相应调整,例如当拖车钩安装在车辆的后防撞梁上时,拖车钩中的前后则会相反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44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具有它的车辆
- 下一篇:轮轨两用全方位移动搬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