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PE隔离板的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71284.9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彬;张志杰;朱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奥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pe 隔离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内的隔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了系统方法的铅酸蓄电池PE隔离板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PE(高分子聚乙烯)隔板(以下称PE隔板)是浸润于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溶液(一般为硫酸溶液)内起到隔绝正负电极作用的部件。隔板经历了从木质隔板到橡胶隔板、PVC、玻璃纤维隔板至现在的PE隔板的历程。现代使用的PE隔板的结构通常是袋状体结构,其内设置有电极,贴近于电极一面设置有阶梯状的加强筋。在《铅酸蓄电池隔板》,出版时间:2010-11,出版社:化学工业,作者:石光、陈红雨。该书中充分的介绍了铅酸蓄电池隔板的历史沿革,在铅酸蓄电池内的作用以及组成配方、系统流程以及结构等。
具体来说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PE隔板有以下功能,一是防止正负极相互接触而发生电池内部短路;二是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极板变形、弯曲和活性物质脱落;三是隔板内部贮存必要数量的电解液,以保证较高的导电性和电池反应的要求。由上述功能可知,评价PE隔板质量要从孔径率,孔隙率,延展性等特性评价。上述详细内容可参见《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12期‘蓄电池用PE隔板综述’作者陈红。
影响PE隔板质量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配方组成,一个是系统过程。PE隔板主要包括PE,SiO2、工艺油和添加剂(炭黑、抗氧化剂等)组成。一般的原料组成是大同小异的如在公开号CN 1053906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已经公开了常见的组成成分。根据实际的需要,如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调整一些添加剂,而这些也通常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查阅一下相关的添加剂的技术手册即可解决。在而现有的PE隔板系统的流程图如附图1,简述该生产流程过程是这样的:将配方原料混合后送入挤出机,在挤出机内通入工艺油,经过挤出机挤出后送入模具成型,完毕之后抽油、干燥,涂剂,干燥,检测,卷取。上述系统流程是现有蓄电池PE隔板生产系统的标准流程,可参阅《铅酸蓄电池隔板》一书中5.6PE隔板成型系统或者参阅“铅酸蓄电池PE隔板生产系统及产品性能的研究”硕士论文-河北大学杨德山第二章PE隔板的生产系统及微观结构或者在公开号为CN101601972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或者在公开号为CN101601972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均对酸蓄电池PE隔板系统过程有了充分详细的公开。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公开文献中所公开的PE隔板系统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问题一: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混合过程中均采用低速常温混料。公开号为CN101601972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公开号为CN101601972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均公开了对原料的混合要求并且只经加入一次原油。如《铅酸蓄电池用PE隔板综述》第1.1.3工艺油一节所记载工艺油与SiO:配合共同形成PE隔板的微孔,同时它还可以起到增塑、抗氧化的作用。PE隔板工艺油不仅对其组份(芳烃、环烷烃、石蜡烃)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对挥发份、粘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低温混合以及一次性加入原油实际上是无法将原油的系统性能发挥的,这是由于各种有机物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活性,现有技术中虽然使得原油与配方之间进行均匀混合但是在搅拌的过程中并没有使得整个配方体系有充分融合反映,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合温度以及一次性加入原油而导致粘度较大无法充分混合。问题一是本实用新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二:传统系统中在系统后端有涂剂系统。如公开号CN105390640说明书中记载涂剂干燥:将抽油后的隔板表面涂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进入烘箱干燥,使隔板含水量在2~4%。所谓的涂剂是指在隔板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增加隔板的爬酸能力。所谓的爬酸能力是指隔板放入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溶液中酸液中的溶液能够快速浸透隔板,使得正负电子快速在隔板两边对流放电。表面活性剂喷涂就是这样的目的。但是这样作只是在隔板表面有效果,隔板内仍然不具备很好的侵润性。而且喷涂量无法掌握,不但造成浪费污染而且表面活性剂涂覆过多还会影响爬酸能力。一般的喷涂表面的效果只能达到30秒左右(以浸润整张隔板的时间为实验方法),效果不好。这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二。
问题三:在隔板内表面要设置加强筋。其作用一方面是起到加强作用,另一方面是防止穿刺。所述的加强筋实际上是台阶状的结构,一般来说加强筋是通过辊筒压制而成的,常规0.75mm至1.25mm。现有技术中辊筒的压制不能过分,一旦压制过渡会使得加强筋倒伏,而且一个高度加强筋就需要一个辊筒,因为辊筒上的压槽高度是一定的,故此不同要求高度的加强筋就要换辊,整个生产线就停下来了,降低产能。这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奥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奥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712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BS电磁阀测试装置定位机构
- 下一篇:汽车弹簧上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