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83629.2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4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黄艳;肖晓红;夏矜;邱静怡;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B43K23/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人 用握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
背景技术
“失能病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在护理过程中,“失能病人”的言语表达常常不够清晰,护理人员很难第一时间理解病人的意思,但病人同时也无力握笔,很难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目前,市面上的握笔器大多是矫正握笔姿势的,缺乏能够辅助“失能病人”握笔写字的握笔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托和手臂套,所述指托包括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且分别通过弹性条与手臂套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的托面分别与人体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处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指托一侧与弹性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臂套与人体手臂正面相贴合,手臂套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粘贴带和与粘贴带对应的粘贴扣。
进一步的,所述手臂套上均匀分布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条为铁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在弹性条的作用下柔性支撑起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方便对笔的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指托,11-大拇指指托,12-食指指托,13-托面,2-手臂套,21-粘贴带,22-粘贴扣,23-通孔,3-弹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一种失能病人用握笔器,包括指托1和手臂套2,指托1包括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且分别通过弹性条3与手臂套2顶部连接,使用时,先将手臂套2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然后将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分别放置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节处的底下,弹性条3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在弹性条3的弹力作用下,会紧紧贴合住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节处,并柔性托起大拇指和食指,从而使用者仅需轻轻合起两手指,便可完成对笔的夹持。在本实施例中,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托面分别与人体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节处相贴合,一方面,可以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指托1滑落。
其中,为了让左撇子使用者和右撇子使用者均可方便使用,本失能病人用握笔器的一优选方案是:指托1一侧与弹性条3连接,如果使用者为右撇子,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右侧分别与对应弹性条3连接,在使用时,大拇指指托11连接的弹性条3和食指指托12连接的弹性条3分别从使用者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右侧穿出,连接到手臂套2顶部(见图1);同样的,如果使用者为左撇子,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左侧分别与对应弹性条3连接,在使用时,大拇指指托11连接的弹性条3和食指指托12连接的弹性条3分别从使用者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左侧穿出,连接到手臂套2顶部。
为了方便手臂套2的安装与拆卸,手臂套2侧壁设有开口,开口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粘贴带21和与粘贴带21对应的粘贴扣22,在手臂套2安装在手臂上后,将粘贴带21绕过手臂反面,并粘贴至对应的粘贴扣22处,从而完成固定。同样的,在使用完毕后,仅需将粘贴带21从粘贴扣22处撕开,即可方便地将手臂套2取下。在本实施例中,手臂套2与人体手臂正面相贴合,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同时,手臂套2上均匀分布有通孔23,可以增加使用者在安装手臂套2以后手臂的透气度。本实施例中,手臂套2为泡沫材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常规材质,如合成树脂材质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条3为铁丝,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弹性条,如塑料条等等。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3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直电源
-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