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83768.5 | 申请日: | 2016-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燕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88 | 代理人: | 彭淋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椎间孔 医疗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应用椎间孔镜进行脊柱手术,主要应用于腰椎。椎间孔镜手术具有麻醉简单、创伤小、术野清晰、恢复快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脊柱外科医生和病人的认可。但是,目前为止,目标椎间孔的准确穿刺,都是徒手操作,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需要借助X线透视进行术前复杂的体表定位和术中反复的验证、矫正,术者和病人通常接受较多的X线暴露,增加了手术时间。对于初学者和非脊椎外科医生(比如麻醉科、疼痛科医生),准确的穿刺则需要更多的X线暴露和时间,同时对病人和医生身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其目的是解决当前椎间孔穿刺时,X线暴露时间长,准确穿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包括内针和外针,所述外针的一端连接固定板,所述内针穿过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外针,所述内针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内针末端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啮齿,所述齿轮的中心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固连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内针前端安装有超微压力传感器;所述外针前端部设有中空的弧形凸台。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凸台侧面开有光滑圆口,所述光滑圆口处安装超微型光纤成像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头与齿轮的啮合,实现了内针的准确穿刺;内针上设置有刻度,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内针进针深度;外针前端弧形凸台处安装超微型光纤成像探头,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进针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固定板,3、内针,4、外针,5、超微型光纤成像探头,6、齿轮,7、固定杆,8、超微压力传感器,9、弧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针3和外针4,外针4的一端连接固定板2,内针3穿过固定板2和外针4,内针3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内针3末端安装有连接头1,连接头1上设有与齿轮6相啮合的啮齿(图中未示出),齿轮6的中心轴通过轴承连接在固定杆7上,固定杆7固连在固定板2上;内针3前端安装有超微压力传感器8;外针4前端部设有中空的弧形凸台9。
进一步地,弧形凸台9侧面开有光滑圆口,光滑圆口处安装超微型光纤成像探头5。
具体地,通过超微型光纤成像探头5观察内针3和外针4的进针位置及深度。当外针4到达靶向位置时,通过齿轮6旋转带动连接头1移动,从而使内针3进入靶向位置及控制进针深度,进针深度可通过内针3上设置的刻度观察。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超微压力传感器8检测进针位置的压力,及时了解手术位置的压力,以免伤害患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燕,未经汪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3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片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