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改善低频效果的音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03362.9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4 | 分类号: | H04R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低频 效果 音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改善低频效果的音响结构。
背景技术
音响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VCD、DVD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
目前,市面上绝大数音响音腔设计采用最常规倒相式,喇叭和倒相管或被动辐射器在一个箱体中。在相同容积的箱体中,这种传统的倒相式设计虽比密闭式设计低频效果表现更优秀,但在小箱体中就不能让人十分满意。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音响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低频效果的音响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音响低频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改善低频效果的音响结构,包括有箱体、第一扬声器以及第二扬声器;该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左腔体、中间腔体和右腔体,该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气流门,该第一气流门连通左腔体和中间腔体之间,该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气流门,第二气流门与第一气流门彼此错位,该第二气流门连通右腔体和中间腔体之间;该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分别设置于左腔体和右腔体中,且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均露出箱体的表面,该中间腔体内设置有倒相管或被动辐射器,该倒相管或被动辐射器均露出箱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有座体和盖体,该盖体盖住左腔体、中间腔体和右腔体的上端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流门和第二气流门分别位于中间腔体的两个对角处。
优选的,所述被动辐射器为上下设置的两个,两被动辐射器分别露出箱体的上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左腔体、中间腔体和右腔体,该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压缩或扩张时,左腔体和右腔体内的空气分别受第一气流门和第二气流门控制后进入中间腔体,再通过被动辐射器或倒相管辐射出去,这种设计可以更好的控制音响内气流速度和延时,最后表现出来更好的低音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箱体11、座体
12、盖体101、左腔体
102、中间腔体 103、右腔体
20、第一扬声器30、第二扬声器
40、第一隔板41、第一气流门
50、第二隔板51、第二气流门
60、被动辐射器70、倒相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箱体10、第一扬声器20以及第二扬声器30。
该箱体1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40和第二隔板50,该第一隔板40和第二隔板50将箱体10内部分隔形成有左腔体101、中间腔体102和右腔体103,该第一隔板40上设置有第一气流门41,该第一气流门41连通左腔体101和中间腔体102之间,该第二隔板50上设置有第二气流门51,第二气流门51与第一气流门41彼此错位,该第二气流门51连通右腔体103和中间腔体10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包括有座体11和盖体12,该盖体12盖住左腔体101、中间腔体102和右腔体103的上端开口,并且,所述第一气流门41和第二气流门51分别位于中间腔体102的两个对角处。
该第一扬声器20和第二扬声器30分别设置于左腔体101和右腔体103中,且第一扬声器20和第二扬声器30均露出箱体10的表面,该中间腔体102内设置有被动辐射器60,该被动辐射器60均露出箱体10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辐射器60为上下设置的两个,两被动辐射器60分别露出箱体10的上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03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