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鱼线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10802.3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镀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镀领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韩国首尔特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线固定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随着钓的鱼种和地点,使用各式各样的钓鱼线,而这些钓鱼线由麻线、蚕丝线、马鬃、人造肌腱、以及尼龙材质的单丝等材质制成。这样被制作的钓鱼线,按照一定的长度被绕到绕线轮进行销售。钓鱼时放出绕线轮上的鱼线,并连接到鱼竿之后使用。
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鱼线的末端用胶带固定到绕线轮上,但是经过反复粘贴和摘下的过程当中,出现胶带的粘贴力明显下降而无法牢牢固定钓鱼线末端的问题。导致钓鱼线从绕线轮松开或鱼线互相纠缠的现象,不仅很难解开纠缠的钓鱼线,如果钓鱼线缠的复杂时,甚至还要剪掉钓鱼线,重新连接而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线固定器,主要解决现有绕线轮使用时,钓鱼线易从绕线轮松开,导致鱼线互相纠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钓鱼线固定器,包括固定并包裹绕线轮上钓鱼线的环形主体,所述主体两侧上延伸设有把手,所述主体设有切割线致使主体一部分分离,并通过把手的加压能够张开。
进一步设定,所述把手之间设有弹性的凹槽部。
进一步设定,所述凹槽部设有供钓鱼线末端穿出的穿线孔。
进一步设定,所述主体贴合绕线轮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部。
进一步设定,所述主体贴合绕线轮的一侧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设定,所述把手外侧设有若干防滑凸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钓鱼线固定器,通过主体上的环形夹持部分以固定被绕到绕线轮上的钓鱼线,钓鱼线末端由穿线孔穿出,有效防止鱼线蓬乱,具有结构简单、理线方便以及易放线收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图1中本体内环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内环细节图。
图中,钓鱼线固定器1,绕线轮3,主体10,切割线11,凹槽部12,穿线孔13,把手20,防滑凸棱21,凸起部30,橡胶垫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4所示,该钓鱼线固定器,包括固定并包裹绕线轮3上钓鱼线的环形主体10,所述主体10两侧上延伸设有把手20,所述主体10设有切割线11致使主体10一部分分离,并通过把手20的加压能够张开。主体10设置为均匀厚度的圆环状,主体10一方面保护被绕在绕线轮3的钓鱼线,同时抓住钓鱼线防止蓬乱或松开。主体10周围的切割线11,设置成可上下分离的Z字型,加压把手20时,主体10会张开产生缝隙,绕线轮可轻易的更换,结构简单、理线方便,易放线收线的效果。
所述把手20之间设有弹性的凹槽部12,凹槽部12提供弹性,当使用人加压,把把手2合在一起时,能够致使分离的主体10大幅度张开。凹槽部12是在附图显示为向外侧凹的形状,但是我们可以不必限定在外部,按照情况也可以向内侧形成凹的形状。
主体10包住被绕到绕线轮3上的全体钓鱼线,当使用钓鱼线时,需要除掉被绕到绕线轮3全体钓鱼线的本体10之后还要寻找钓鱼线的末端,则时间消耗太大。因此,在设置凹槽部12的主体10上,最好再设置穿线孔13,把被绕到绕线轮3的钓鱼线端部抽到主体10外部,以容易放出钓鱼线。
另外,主体10的两侧设置延伸的把手20。使用人用大拇指和食指加压此把手20致使分离的主体10张开,而使用人放掉施压可将分离的主体10恢复原形。这个把手20设置成平缓的形状,也能够使主体10的直径扩大或者恢复到原型的动作,但是手指施加蛮力时,会发生手指滑落放掉把手20的情况,因此最好在外部表面设置强化摩擦力的多个防滑凸棱21。
主体贴合绕线轮的一侧设有凸起部30,让主体10抓住并包住绕到绕线轮3的钓鱼线时,为其抓住力量更加牢固。
由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子的钓鱼线固定器包括主体10、把手20。在主体10内侧周围面上添加增加牢固度的橡胶材质制成的橡胶垫40,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雷同,本文不在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镀领,未经李镀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10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管理EOC局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座式纵向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