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机械消除扰动的摩擦提升机滑绳故障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12014.8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9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前;邢晓芳;乔涛涛;吴建;黄传辉;张磊;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D1/54 | 分类号: | B66D1/54;B66D1/30;B66D1/1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消除 扰动 摩擦 提升 机滑绳 故障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提升设备,具体是一种可机械消除扰动的摩擦提升机滑绳故障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摩擦提升机的钢丝绳搭放在摩擦提升机卷筒上,提升容器依靠卷筒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动,具有产生滑动的危险。滑动故障中,如果钢丝绳的速度大于卷筒的速度,则称为超前滑动,钢丝绳的速度小于卷筒的速度,称为滞后滑动。摩擦提升机一旦发生滑动故障,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危险矿工生命安全,因此研究摩擦提升机滑动故障报警装置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
现有摩擦提升机滑动保护装置方案为在提升机卷筒安装一个编码器检测速度,在导向轮或者天轮安装一个编码器用来测量钢丝绳的速度,通过比较两者速度差来得到滑动速度,从而判断是否出现滑动速度。该方案中至少需要两个高精度的编码器,需要外部电源为编码器供电,需要相应的处理电路来进行速度比较和故障报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机械消除扰动的摩擦提升机滑绳故障报警装置,使用机械系统完成滑动速度的检测,具有消除滑动速度扰动的作用,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机械消除扰动的摩擦提升机滑绳故障报警装置,包括轴承A摩擦套、套筒、下轴、轴承B摩擦套、滚轮摩擦套、上杆组、下杆组和限位开关;所述轴承A摩擦套与摩擦提升机卷筒摩擦接触,轴承A摩擦套与轴承B摩擦套摩擦接触;所述轴承B摩擦套套在套筒外,套筒安装在下轴上;所述摩擦提升机卷筒的转速经轴承A摩擦套和轴承B摩擦套传递到套筒;所述滚轮摩擦套与钢丝绳摩擦接触,滚轮摩擦套套在滚轮外,滚轮端部连接有滚轮套筒,滚轮安装在下轴上;所述轴承B摩擦套的直径与滚轮摩擦套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杆组连接在套筒端部,下杆组下方设有限位开关;所述上杆组连接在滚轮套筒端部,位于下杆组上方;钢丝绳产生滑动,摩擦提升机卷筒与钢丝绳存在相对速度,下轴与套筒的角速度产生差异,两杆组产生相对速度,上杆组拨动下杆组,下杆组拨动限位开关,启动报警电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下杆组为三杆组,包括固定在套筒上的底板,均布在底板上的六个档位块,两短杆和长杆;两短杆和长杆末端固定于一点通过旋转器外圈和旋转器内圈连接套筒;档位块两两之间形成档位槽;所述上杆组为四杆组,包括固定在滚轮套筒上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档位块,长杆,两中杆和短杆;长杆、两中杆和短杆末端固定于一点通过旋转器内圈和旋转器外圈连接滚轮套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三杆组与四杆组中各杆杆体为圆柱体,杆顶端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短杆与长杆夹角大于120度;所述四杆组中,短杆的长度 ,中杆的长度 ,长杆的长度满足如下关系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档位块包括档位外壳,置于档位外壳内的弹簧,尾部连接弹簧、头部露置在档位外壳外的伸缩块;所述档位块与档位块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轴承A摩擦套、轴承B摩擦套和滚轮摩擦套为橡皮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轴承A摩擦套安装在上轴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上轴焊接在两侧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所述下轴两侧通过轴承安装在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内,所述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下焊接底座,限位开关安装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与下轴采用键连接,使滚轮与下轴同步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摩擦套设置一圈橡皮套凹槽,钢丝绳置于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采用纯机械的方式检测滑动速度,出现滑动故障时短杆每次只会与四杆组9中的一个杆接触,只有连续出现滑动的时候三杆组的长杆才拨动限位开关,触动报警电路;这样可以避免速度的抖动现象,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摩擦套均用橡皮套是为了增大摩擦,实现更精确的传动;
3、三杆组与四杆组中各杆底端为圆柱状,顶端为较薄的长方体。圆柱状方便与档位块接触旋转卡位,长方体使三杆组的杆与四杆组的杆之间实现面面接触;
4、滚轮摩擦套设置一圈橡皮套凹槽,便于与钢丝绳更好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三杆组8与四杆组9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杆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12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螺丝批
- 下一篇:车载磁吸支架(粘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