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顶板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15262.8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士军;魏冠伟;何勇华;冯银辉;王峰;王旭鸣;王凯;李旭;李重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03;E21D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工作面 上下 顶板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顶板支护装置,应用于煤矿领域。
技术背景
煤矿综采工作面在三机配套时,为防止支架在发生上窜下滑时不挤压支架,保证支架自由移动,上下隅角都留有1-2米的空间不摆放液压支架,这部分空间的顶板靠人工交替支设数棵单体液压支柱支撑,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危险系数大。
目前煤矿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巷,为方便运输综采设备,巷道高度最小2.5米,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支柱至少选用长度2.8米的,单根重量达70多公斤,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前移,交替支设,多次重复升降搬运,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对有关矿井的调研,一个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需安排6-10人进行此项工作。
《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中第58条:“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采用无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面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关规定中第7条:“端头支护工作面上、下端头处应使用端头支架或其他有效支护型式,并在作业规程中说明。端头支护的单体柱初撑力Φ80mm≥60KN,Φ100mm≥90KN”
《例如黄陵一矿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中:
“三、两端头顶板管理
工作面两端头顶板受压集中,历来是顶板管理的难点,所以两端头各采用三台端头液压支架进行支护。1、回风端头支护
端头采用三台ZYT6800/14/32D型端头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因端头顶板压力大,且易出现上窜下滑现象,因此对端头支架要认真仔细地加以维护。切顶柱要求打三排,两排切顶柱,一排戗柱,切顶柱交替支设,每排柱间距为0.4m,排距为0.5m,每排切顶柱上方,必须架设半圆木,穿好柱鞋。外面2台支架顶梁上预先用旧皮带覆盖,防止顶梁与顶板摩擦产生火花。
2、进风端头支护
端头采用三台ZYT6800/14/32D型端头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因端头顶板压力大,对端头支架要认真仔细地加以维护。必须保证有三排切顶支柱,两排压柱,一排戗柱,切顶柱交替支设,每排柱间距为0.4m,排距为0.5m,每排切顶柱上方,必须架设半圆木,穿好柱鞋。外面2台支架顶梁上预先用旧皮带覆盖,防止顶梁与顶板摩擦产生火花。
3、端头支护的要求
(1)两端头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出口畅通卫生清理干净,巷道高度不低于1.8m,且有0.8m宽人行道。
(2)两端头支架前梁支设平稳,歪咬架应立即调正。
(3)拉端头支架应坚持少降快移,减少空顶时间。两端头最外面2台在安装有阻燃胶带的端头支架应避免被锚杆、锚索挂掉上方阻燃胶带。
(4)两端头切顶支柱交替支设,每排柱间距为0.4m,排距为0.5m,打好戗柱,迎山有力,挡严矸石。工作面停机时将切顶柱排距恢复至0.3m,间距不变。”
发明内容
发明一种用树型液压支架代替单体液压支柱对上下隅角进行支护的装置。装置的结构如下:在一棵主干油缸上,安装可旋转托梁,托梁上安装数棵接顶油缸。可旋转托梁用来调整支护宽度。本装置上下隅角各设置一组,每组由三棵树型支架组成,当综采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作业,端头支架向前移架后,手动或电液控制操作阀,液压升降移动本装置,完成上下隅角的支护和前移。优选的,棵与棵之间,设有防倒梁。
优选的,棵与棵之间,设有推移油缸。
优选的,可旋转托梁托起多根接顶油缸,可旋转托梁可通过手动操作或用液压马达带动涡轮涡杆转动,旋转方向以适应不同的顶板宽度。
优选的,可采用手动片阀或采用电液控制阀操作和远程控制,实现升降和移动。
优选的,旋转托梁上设有数棵接顶油缸。
优选的,接顶油缸上设有接顶柱帽。
优选的,设有调向油缸,用以调整支架与巷道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15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